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寧夏紅寺堡:戈壁“黃花”分外香

新華社銀川7月29日電 題:寧夏紅寺堡:戈壁“黃花”分外香

新華社記者鄒欣媛、王希

正是黃花菜採摘季,凌晨4點,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黃花菜田裡,村民們頭戴探照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一束束燈光指引下,大家快速熟練地採摘着鮮菜,直到豔陽高照。

時值正午,經歷了數小時採摘,村民們聚在地頭等待稱重。48歲的柳泉鄉柳泉村村民周玉春告訴記者,以前在外地打工,現在家門口就有活兒幹。“我從6月中旬開始摘黃花菜,一天能掙100多元。”他說。

“40多天時間,我們要僱傭周邊村莊400多人來採摘黃花菜,每人至少能掙三四千元。如果農戶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一年一畝地還有700元的流轉費。”談及發展黃花菜產業給當地羣衆帶來的好處,柳泉緣(吳忠市紅寺堡區)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苗軍掰着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當地一些村民在自家地裡也開始試種黃花菜,由合作社爲他們提供全程技術指導。“不愁種,也不愁賣。”周玉春說。

“前段時間國外客商主動聯繫我們購買幹黃花菜,目前產品已順利出口。”苗軍說,今年市場價格不錯,一斤乾菜能賣到二十六七元,出口價格就更高了。

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居住着20多萬來自西海固的搬遷羣衆。經過多年的發展,原是一片戈壁灘的紅寺堡,變成了人們安居樂業的新家園。枸杞、黃花菜、中藥材和肉牛、灘羊等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讓搬遷羣衆過上了好日子。

“我們的黃花菜已形成以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條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這離不開一系列惠農政策與機制創新的助推。”紅寺堡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銳說。

據王銳介紹,近年來,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黃花菜產業:對新種植黃花菜的農戶、合作社等,每畝補貼200元;持續投入專項資金建設公共晾曬場、冷庫、殺青房等;鼓勵合作社等加工冰鮮黃花菜,每斤補貼0.5元……

柳泉鄉柳泉村黨支部書記張婭梅說,以前村民自己用小型鍋爐蒸熟黃花菜,常因掌握不好火候損耗大量鮮菜。現在有了殺青房,合作社積極收購鮮菜統一進行加工銷售,村民只負責種植和採收,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損耗。

2023年,紅寺堡區黃花菜產業帶動3萬餘人就業,實現勞務創收9550萬元。今年,當地黃花菜鮮菜產量預計達7.3萬噸,綜合產值有望達4億元。

含苞是菜,盛開是花。小小黃花菜,既富了百姓,也美了鄉村。張婭梅告訴記者,種植了黃花菜的土壤顏色往往更深一些,因爲它鎖住了土壤裡的水分,讓昔日黃沙漫天的戈壁灘變了模樣。

聚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等。據瞭解,紅寺堡正積極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建設農特產品分揀包裝及電商孵化中心,培育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強化枸杞基地、黃花菜聯合社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爲鄉村振興賦能。

“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是帶動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發力點。下一步,在打造特色品牌、藉助平臺優勢拓寬銷路的基礎上,紅寺堡將謀劃建設黃花菜文化主題休閒農業示範園,探索一條‘以花促旅、以旅帶花、花旅共融’的文旅發展之路。”王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