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凌晨輔導孩子作業生氣離世,作爲家長,我們能得到哪些教訓?

孩子三年級,週日留的作業沒寫完,老師讓罰寫10遍。寫完10遍凌晨12點了,可是新的作業還沒寫。媽媽只好5:30起來輔導孩子,然後新的功課還教不會,媽媽就上頭了,撕了作業,扇自己耳光,最後腦幹出血,人走了。

媽媽爲啥上頭?如果這孩子當天的任務沒完成,你能想象後面跟隨的是什麼嗎?新的作業再罰寫10遍,然後新課程又來了。。。所以近年來,你會看到學生各種各樣的補作業名場面遍佈互聯網,有高鐵寫作業的,有車站寫作業的,

甚至有病房邊掛點滴邊寫作業的。

有意思的是,看到這樣的現象,輿論往往清一色把矛頭指向了家長,好像家長個個都是變態,和自家娃有仇似的。實際上,大家都懂得利滾利的道理罷了。尊重逝者,不做任何譴責。不過這件血的教訓也帶給了我們很多啓發。首先,老師的作業就是聖旨嗎?至少在這件事上,老師罰寫10篇的做法確實欠妥。如果孩子已經會了,那麼這10篇完全可以和老師協商不寫,或者家長替寫一下,總之應當把新功課的優先級提上來。如果孩子作業太多,家長應該採取“分而治之”的解決辦法,先寫薄弱的點,後寫要加強的點,已經掌握的內容完全可以不寫。其次,輔導作業時怎樣避免上頭?我堅持認爲,硬隔離是避免上頭的最優解,其它方法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我自己家有倆娃,還不算太笨的那種,在輔導作業這件事上,親測仍然是誰輔導誰上頭。所以我和爸爸進行了分工,週一到週五晚上我負責,六日全天他負責。有了喘息和調整的時間,能夠非常有效地減輕上頭情況。最後一點是保命忠告:12年寒窗,學習是一件長線工程。尤其對於拖拉毛躁的娃,家長一定要避免完美主義,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適當防水,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