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事管理不能鬆垮
歲末年初馬拉松賽事密集,令人目不暇接,僅元旦一天,便有多地開啓“新年第一跑”。然而,不少馬拉松愛好者發現,熱門馬拉松參賽名額仍是“一簽難求”,報名費竟也悄悄漲價了,甚至一個名額被炒到2000元。不少賽事還存在倒賣參賽名額的亂象,引起不少人的質疑和不滿。
馬拉松以其獨特的包容性和廣泛的參與度吸引了一大批愛好者。作爲一種運動文化的傳播方式,馬拉松還在奔跑間傳遞着充滿活力與堅韌的生活態度。
馬拉松賽事報名費越來越貴的背後,有經濟層面的因素。隨着馬拉松運動影響力增強、賽事規模不斷擴大,組織和運營成本也隨之增加,既包括獎金、賽道運營、物料開銷等顯性成本,也含有安保、醫療、營銷等隱性成本。此外,部分知名馬拉松賽事的開拓期結束,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相關補貼收入和贊助商的投入有所減少,導致賽事組織者需要依靠提高報名費來彌補資金缺口。不過,作爲賽事運營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持續性的贊助收入,才應該是決定賽事高質量運營的關鍵,也是經營者最應該下大功夫深耕的領域。
馬拉松愛好者對漲價的質疑,歸根結底來源於對價格能否跟上品質的擔憂。不少資深跑友認爲,報名費上漲完全在承受範圍之內,但同時組織方應該提供與之匹配的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不能讓高昂參賽成本使馬拉松越來越遠離普通大衆,甚至背離全民參與的價值追求。只有找到體育精神與商業化的平衡點,馬拉松賽事才能健康持續發展,讓馬拉松愛好者真正暢意奔跑。
漲價或許情有可原,讓馬拉松愛好者感到難以接受的是倒賣參賽名額行爲的泛濫。由於參賽名額的稀缺性,不少熱門馬拉松賽事中籤率越來越低,一些跑者爲了能夠參賽,不得不購買高價的慈善名額或贊助商名額,甚至從黃牛手中購買名額,這無疑增加了參賽者負擔。這種現象不僅有損賽事公平,也使得這項大衆運動參與門檻變高,影響了普通愛好者的熱情。儘管不少賽事對倒賣行爲推出技術手段加以限制並作出嚴厲處罰,但此類行爲仍然屢禁不止。公平性是體育賽事的生命線,有關方面應該有效制約倒賣名額現象,維護參賽者相關權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