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子負重爬峨眉山 網心疼鳴不平…景區:限重150斤
峨眉山騾子負重爬山,不少網友心疼鳴不平,說「彷彿看到自己」。(取材自封面新聞)
峨眉山騾子負重爬山視頻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爲騾子「鳴不平」表達心疼,也有網友說「彷彿看到了我自己,這不就是鏡子嗎?」景區管委會隨後介入調查表示,「每頭騾子單次運輸不得超過150斤(75公斤)」。
封面新聞、極目新聞報導,5月初,多則「峨眉山騾子負重爬山」視頻在網路傳播,引發關注。網友稱「這哪是騾子啊,這不是鏡子嗎」、「在牠身上看到了勞動者的身影」;當地網友說,山上交通不便,以前都是人背,後來纔有了騾子隊,騾子是家裡的寶貝,村民不敢讓牠受傷的,受傷了就掙不到錢,「雖然每次看到確實於心不忍,可這也是牠存在的價值,不是嗎?」
峨眉山景區管委會表示,視頻中的騾子是村民飼養的家畜,主要用於馱運生活物資。網路上一張騾子因負重致膝蓋、眼角出血的圖片,不是在峨眉山拍的,「視頻中的騾子目前健康狀況良好。」景區還說,已加強管理,對騾子運貨限重,「單次運輸不得超過150斤」,由於畜力運輸已在峨眉山持續千年,現階段難棄用。
面對限重,峨眉山萬年村騾隊牽頭人老金(化名)十分贊成。從事騾隊運輸22年的他說,「之前的視頻其實被誤解了,騾子是我們的重要運輸工具,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寶貝,壯年騾子馱個200斤完全沒問題,景區限重150斤,也很合理」。
景區說,曾研究過無人機運輸、地軌運輸等方式,但很明顯短期內不可能實現,景區步行登山道地勢陡峭,車輛無法駛入,也無運輸機械,「等研究好辦法後,按新的辦法處理」。
報導說,在峨眉山從事運輸的還有背夫,與泰山挑夫、重慶棒棒類似的地方性職業,始於公元141年;近年隨着峨眉山建設需求改變,峨眉山背夫部分轉爲騾隊運輸。
極目新聞評論,一些網友固然爲騾子「鳴不平」,也要看到背後替代、減輕了人力負擔。例如遊客碰到萬年寺上方的觀心坡,其左右爲懸崖,是峨眉山著名險坡之一,被當地人稱爲「十里長坡」,如此地理環境,用騾子運輸是不得已爲之,總比靠人力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