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被罵,那這部國片更該「罵」

最近,羅翔老師又捱罵了。

起因是他發了一條最新視頻。

但凡看完整視頻的明眼人,都知道羅翔想要說的是什麼。

但實際上,很多人依然只是斷章取義。

甚至連視頻都沒看完,就猛烈批判攻擊他。

今天,魚叔剛好也想推薦一部電影。

其中的內涵與羅翔老師想說的不謀而合。

這便是來自中國電影大師謝晉的一部作品——

《清涼寺鐘聲》

謝晉導演,中國電影第一巨匠。

一生拍出過無數國產經典,魚叔也向大家推薦過不少。

不過,這一部《清涼寺鐘聲》比較特別。

這是謝晉籌備多年的作品,但上映後卻反響平平。

甚至遭到了不少惡罵。

一切都是因爲故事的主人公,法師明鏡(濮存昕飾)。

他的身份很特殊,是一名日本遺孤。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駐紮中國的日本陸軍倉皇撤離。

一片混亂中,一名隨軍護士剛生下幾個月的嬰兒,被遺留在了當地。

好在,剛從外村接生回來的羊角大娘(丁一飾)發現了這個孩子。

看着孩子身上裹着的日本軍服,大娘內心十分掙扎。

可聽着孩子撕裂的哭聲,她還是於心不忍。

最終將孩子抱回了家,取名狗娃。

羊角大娘,家裡還有一兒一女。

在那個年代,活着本就不易。

兒子葫蘆(尤勇智飾)是個啞巴,三十好幾,沒有成家。

因此,大娘想讓狗娃給葫蘆當兒子。

可一個日本小孩,怎麼會有人待見。

葫蘆打死也不樂意留下狗娃。

隔壁大叔,因爲日本人少了一隻胳膊,更是痛恨這個孽種,說死都不答應養這個孩子。

但羊角大娘,看不得一個生命就這樣被放棄。

於是無論別人怎麼說,她還是將狗娃當成孫子養在了身邊。

其實,本片中的故事並非杜撰,更不是孤例。

在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內部就下達命令:

除了軍人和醫護等人員,餘者皆不準回國。

因此,有許多生於平民家庭的日本孤兒,被遺留在了中國。

這些孩子被善良的中國老百姓收養,其中有一些,還成長爲優秀的人才。

中國建築岩土工程師、建築勘察專家楊治國就是其中一員。

1945年,年僅5歲的他,被日本親生父母遺棄在了哈爾濱。

是哈爾濱電車廠的一名工人收養了他,視如己出,即便在艱苦的年代裡,也省吃儉用供他上學。

關於日本遺孤的影視作品,以前也拍過不少。

國產劇《小姨多鶴》裡,孫儷就飾演了一個被遺棄在東北的日本女孩。

她的出現,也一度引發了不小的矛盾風波。

前幾年的國產片《又見奈良》,則講述了一個反向尋找的故事。

吳彥姝飾演的中國老奶奶,當年也善良地收養了一位日本遺孤。

遺憾的是,這位養女卻失散多年,生死未卜。

《清涼寺鐘聲》裡的羊角大娘,也是這樣一位心善之人。

當時,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放下仇恨,友好地對待這些身份特殊的孩子。

狗娃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最多的還是來自他人的仇恨。

大人們罵他是「小日本」,厭惡他忌諱他。

自己家的東西,哪怕是沒用的木屑廢料,也不讓他碰。

小孩們跟着大人學,雖不明就裡,但見到狗娃就各種辱罵。

有的時候還會直接動手,將狗娃打得頭破血流。

面對這種情況,羊角大娘叫他不要忍氣吞聲。

她教狗娃摔跤,用實際行動告訴狗娃:你是堂堂正正的好孩子。

在羊角大娘心中,狗娃和別的孩子沒有任何差別。

在養育狗娃上,羊角大娘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狗娃嬰兒時期,爲了讓狗娃吃上一口奶,她挨家挨戶求人。

後來狗娃長大了一些,兒子葫蘆卻遭遇意外身亡。

羊角大娘和女兒要趕往葫蘆遇難處處理後事,無法帶着尚且年幼的狗娃。

她便含淚將狗娃送給了一對無兒無女但家中條件不錯的夫妻。

可是,羊角大娘終究是放不下狗娃。

一段時間後,她頂着大雪走到貨郎家,想看看狗娃過得如何。

沒想到,這對夫妻因爲有了自己的孩子,就開始虐待狗娃。

不僅讓他幹各種重活,還任由他挨凍受餓。

羊角大娘二話不說,就將狗娃領回了家。

可回到家中,日子也是越來越不好過。

家裡甚至到了沒飯吃的地步。

女兒不忍心母親與狗娃吃苦受累,便自己拿定了主意出了嫁,換回一筆彩禮補貼家用。

這並非羊角大娘的意願,但這一家人似乎已經別無他法。

即便如此,年歲漸長的羊角大娘終究不能照顧狗娃一輩子。

她擔心狗娃在外面被人欺負,便決定將狗娃送到了清涼寺,請方丈一韋法師收其爲徒弟。

在狗娃安頓下沒多久,羊角大娘就離開人世。

在羊角大娘養育狗娃的一生中,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她爲何要對這樣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如此費心費力。

更何況,還是一個家國仇人的孩子。

整部電影中,羊角大娘沒有對勸阻甚至咒罵她的人過多解釋過一句。

因爲,她所有的行爲皆純粹地出於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

羊角大娘說過這麼一段話:

這輩子,我接生了三百多個孩子。

有閨女養的,也有寡婦生的,我都給他們找條活路。

觀天觀地,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上,能送到活路上,就別推到死路上。

正是羊角大娘這種人道主義光輝,打動了謝晉要拍攝這部電影。

不過,在電影上映後,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同聲音。

就有人曾提出:

但,謝晉認爲:

就像羊角大娘總是說:

他們沒人性,咱們有人性。

孩子是條性命,咱能眼看着不管?

二十年後,狗娃已經成爲明鏡法師。

並有幸前往日本進行訪問講經。

也就是這次遠行,明鏡終於與自己的親生母親相逢了。

因爲母親的遺棄,使他作爲日本遺孤在成長的過程中飽受痛苦。

幸得羊角大娘的養育,讓他平安長大並有所成就。

所以當親生母親與他相見時,明鏡內心十分複雜。

對於親生母親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

明鏡最終還是決定與母親相認,甚至還穿上了親生父親的和服並喊出了媽媽二字。

可是,明鏡決定留在日本,迴歸自己最初的身份了嗎?

並沒有。

在母親準備重逢晚餐時,明鏡在一陣陣的鐘聲中脫下了和服,重新穿上了袈裟。

這一脫一穿的簡單動作中,明鏡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實說白了,故事中所有的情緒根源就是「身份」二字。

在很多人眼中,狗娃作爲侵略我們的異邦人之子,這種仇恨要如何原諒?

可對於羊角大娘而言,冤有頭債有主,一個無辜孩子又有什麼錯?

生於日本母親,養於中國大娘,這些都不是狗娃能夠自己決定。

就像電影中葫蘆與狗娃的關係變化。

起初,因爲日本人的身份,葫蘆十分排斥狗娃。

但隨着相處的時間變長,狗娃的聰明伶俐與童真善良最終打動了葫蘆。

也讓他看清楚,狗娃不過是一個無辜孩子而已。

因此,當狗娃大大喊出一聲「爸爸」,葫蘆是發自內心地愛眼前的這個孩子。

等到了成年,狗娃成長爲明鏡法師,也最終決定了自己的歸屬——永遠地生活在中國鄉土。

我們不能忽視,這樣的選擇,是在羊角大娘一家至純至善之心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形成的。

所以說,不要以他人之惡,作爲自己肆意傷害生命的藉口。

而這,也是羅翔真正想要說的話——

把人當做人來尊重,可能更爲重要。

全文完。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