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升級AAQ-33「狙擊手」莢艙 強化跨平臺聯戰效能

配備升級版「狙擊手」莢艙的F-16戰機(中),將擔任「機動自主網路」平臺,與F-35、HIMARS等陸空載具搭配,強化網路化作戰能力。(取自洛馬網站)

升級版「狙擊手」莢艙(上)下方增設天線模組後,將具備機載通訊與前緣計算節點功能。(取自洛馬網站)

美軍與各國盟邦戰機共配備近2千組「狙擊手」莢艙,因此改造方案也有助兼顧作業互通性與成本效益。(取自DVIDS網站)

「狙擊手」莢艙可有效提高F-16戰機目獲與情監偵效能,成爲第4代戰機維持先進戰力的關鍵。(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軍聞網站「MilitaryLeak」27日報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佈推出升級AAQ-33「狙擊手」先進目標標定莢艙(SNIPER ATP)方案,藉由增加機載通訊(airborne communication)和前緣計算節點(edge-computing node)功能,使第4代戰機可與友機、其他載臺即時共享情資,大幅強化聯合作戰效能。

即時共享情資 兼顧成本效益

洛馬是在範保羅航展上宣佈,正着手運用數化科技對「狙擊手」莢艙結構進行改造,在下方增設天線模組,使掛載升級版「狙擊手」的第4代戰機,可運用上述兩項新功能,擔任「機動自主網路」(Mobile Ad-hoc Network,MANET)平臺,與第5代F-35戰機的「多功能先進資料鏈」(MADL)以及包括M142「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在內的新一代陸基、海基平臺,進行即時資訊共享,有效提升網路化作戰能力。

洛馬公司指出,「狙擊手」莢艙具備「隨插即用」(plug-and-play)功能,升級作業無需對戰機本身進行改造。此外,美軍與北約盟邦各式戰機也已配備近2千組同型莢艙,不僅操作數量首屈一指,且鑑於第4代戰機未來仍將持續服役,新升級方案也可望在增進作業互通性同時,兼顧成本效益。

整合指管體系 拓展殺傷鏈效能

報導說,洛馬近期已展開一系列實際測試,驗證F-35與M142等陸空載具的聯戰可行性,未來則可望由F-35匿蹤戰機扮演「前進觀測員」(forward observer),將偵獲情資與掛載升級版「狙擊手」的F-16和其它第4代戰機共享,讓後方指管體系整合各式機載武器、M142與M270多管火箭系統的「精確打擊飛彈」(PrSM),甚至多領域特遣隊的「中程打擊能力」(MRC)遠距武器,拓展殺傷鏈(Kill Chain)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