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中美競爭難解 談判尋求穩定邊界
大陸學者指出,中美在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競爭仍是難解,必須採取談判模式找到「穩定邊界」。圖爲芯聯新(河北雄安)科技公司工人在廠房調試設備。(新華社)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日前出席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第6屆戰略與安全國際論壇」時表示,在APEC舊金山峰會後中美關係趨穩,但在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競爭仍是難解,未來恐會繼續左右雙邊關係發展,認爲必須採取談判模式持續洽談,好爲彼此找到一個「穩定邊界」。
澎湃新聞報導,大多分析普遍指出,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藉APEC舊金山峰會進行中美元首會晤之後,讓兩大國之間關係達到一定程度的恢復穩定。
對此,達巍認爲,「我想這不是(中美)關係『改善』,但的確是穩定了不少。」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能夠向各自國內與世界傳遞強烈的訊號,進而漸進式影響到兩國在不同領域互動的氛圍,這就是當前階段能做的事情。
達巍指出,中美目前在經濟產業政策或技術領域的摩擦還看不到解決方法,如果想要獲得突破,只能逐一領域進行談判,這需要兩國專業人員長達2至3年的談判,纔有可能爭取到一個穩定邊界。他舉例,歷經數年溝通磋商之後,2022年8月中美監管機構簽署合作協定,依法推進跨境審計監管合作,這就可以視爲中美穩定邊界的嘗試。
達巍表示,現在中美既沒有開始這樣的談判,也沒有時間去談判。但當兩國之間積極的訊號多了,雙邊關係的大環境就會改變,從而停止往負面的方向演進,這也是中長期可以努力的方向。
此外,達巍更側重於從更日常的「外交話語」角度來討論大國關係的穩定之道。他說,如果國家之間的相處只是一味地生氣、指責、自覺是受害者、不公正的話,大國關係永遠也穩定不了。
在達巍看來,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些,就應停止相互指責,大國之間也該學着去適應「不那麼舒服」的雙邊關係。在此基礎上,領導人的政治意願將成爲國家關係穩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