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之:外資寫不出利多報告 盼法說會說明

臺積電亞利桑那州5奈米制程的12吋晶圓廠「Fab 21」7日舉行首批機臺設備到廠移機典禮,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六)及總裁魏哲家(左七)一起開香檳慶祝,包括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五)、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左五)等貴賓共同見證。(臺積電提供)

臺積電赴美設廠,加碼投資金額至400億美元;知名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昨於臉書提出六大疑問,並感嘆對臺積電現金股利增加無法奢想、只能靠巴菲特加持了,而精算公司獲利前景的外資分析師,也寫不出什麼利多報告,盼臺積電法說會或今年12月10日史上首場海外分析師會議中能給個解答。

陸行之指出,臺積電因地緣政治考量、美國政府壓力、分散臺灣核心製程技術等赴美投資,不過,投資成本高昂,投資金額從120億美元加碼到400億美元,將導入5、4、3奈米制程,但美國廠毛利率明顯低於臺灣廠,在營收增長展望不變的前提下,拉高美國廠資本開支,等於拉高低毛利美國廠的營收比重、折舊費用;對於外資分析師來說,美國設廠可不算是好消息,因而寫不出利多報告。

陸行之指出,臺積電美國一廠用了臺灣調教過、運過去且折舊3-4年的5奈米舊設備,以後4奈米、3奈米應也是類似,但400億美元投資5萬片的5、4、3奈米晶片,成本似乎跟蓋新廠沒差別。

其次,假設臺積電未來幾年年度資本開支爲400億美元上下,美國廠未來4年要投資400億美元,年度資本開支爲100億美元、佔比25%,美國廠低毛利先進製程業務佔比明顯高於預期,陸行之認爲,臺積電是否下調之前整體長期毛利率高於53%的展望?值得後續觀察。

臺積電美國廠約有一半臺灣員工赴美支援,傳出美籍、臺籍員工待遇大不同,恐有同工不同酬的疑慮;人資專家認爲,除非專精的技術不同,否則,臺積電爲國際級的公司,不至於會犯同工不同酬、人力資源基本立場的錯誤。

臺積電是否會加速臺灣人才外流隱憂?104獵才招聘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人才本來就會隨國際佈局、公司外派而挪移,自由流動應以平常心看待;晉麗明指出,人才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少子化、學校教育與產業需求無法對接,以及人才進不來的問題,若能延攬東協年輕人、解決學用落差等,人力資源應更爲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