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貿易戰炮火轟隆 中國續推穩增長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十一」長假期間中國維安備戰,黃金假期的消費也進入大備戰,中國長假的消費實力,市場屏息期待。
美國對中國和全球的貿易宣戰已逾一年,戰爭時而炮火轟隆,時而偃旗息鼓,時而握手言歡,貿易戰持續延燒,打打停停、看不到落幕的盡頭,爲市場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企業擔心全球經濟邁入衰退階段,各種工業數據來看,陸續出現下行風險,例如中國工業生產數值最新一期數據是5.7%,較上期微減0.1個百分點,是否持續下行,還待觀察。
反觀消費方面,美國消費數據還是「穩中透強」。中國近期零售銷售比上一個月減少,其中受到汽車的稅收調整的影響,汽車銷售買氣轉弱,拖累整體消費。
因應貿易戰,中國再度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這次降準幅度高達半個百分點,地區性銀行還可高達1個百分點,將有人民幣9,000億元資金挹注金融體系,加上中國國務院早先放寬銀行貸存比指標,企業融資利率從4.25%降爲4.2%,逐步降低中小型企業資金借貸的成本。
10月是觀察中國市場相當關鍵的一個月份,除了中國向來的「十一」黃金週長假,中國零售消費可望全力衝刺。另外,中美雙方也在9月5日宣佈將重返談判桌,10月初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第13輪中美經貿高階磋商,這些都是好的發展。近來,中國爲解決非洲豬瘟造成豬價飛漲,擴大對美採購農產品和開放美國豬肉商品進口,一來平抑物價,二來也是對美國示好。
中美貿易談判從過去12輪的經驗,很難對談判有過度期待,惟新一輪談判雙方若是能夠各退一步,異中求同,在一定範疇裡達成協議,就能穩定市場信心,扭轉當前市場極度悲觀的氛圍。
中美雙方對外壁壘分明,對內也是做好預防措施,例如美國9月已再降息1碼,中國除降準之外,持續推動降低金融市場管制措施,例如最近就是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稱QFII),加上中國A股入摩的進度,債券也逐步納入全球指數,再來也會導入國家退休金制度、長期資金投入股市,外國和本國法人資金將對中國股市注入活水。
美中雙方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外,各國央行紛紛採取降息政策,透過預防措施,避免全球經濟情勢受制於政治矛盾升溫,影響工業生產等實際層面、不利市場氛圍,拖累全球貿易總額和商業投資,讓全球企業能夠在寬鬆貨幣政策下,維繫盈利增長,延長全球經濟週期。
這一波全球貨幣寬鬆與2009年和2011年是很不一樣的,中國經濟相較十年前規模更大,積極轉型過程裡,儘管面臨美國貿易戰嚴峻挑戰,惟中國人口和中產階級崛起,消費規模不可小覷,這也是我們看好中國經濟的關鍵,尤其消費相關的科技、飲料、旅遊、醫療和金融保險等產業龍頭都可望受惠中國消費實力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