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大躍進的挑戰

(圖/本報系資料照)

向來被國際視爲「零碳轉型模範生」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日前宣佈無法按預定計劃在2025年實現氣候中和,成爲全球第一個正式決定放緩氣候目標的主要國際城市。

此外,德國聯邦議院近期通過《可再生能源法》修訂案,將之前聯邦政府提出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100%,改爲2030年佔比80%,雖然佔比降低,但時間提前不少,整體而言,環境主管部門達標的時間受到壓縮。

俄烏戰爭損及能源供應,向來在氣候議題上最爲激進的歐盟,近來策略出現調整。目前已有好幾個歐洲國家決定重新擁抱燃煤電廠,以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

例如,德國政府準備啓用多座被閒置的燃煤發電廠;英國今年冬天會延長2個電廠中的4個煤電機組使用期限;奧地利政府6月宣佈重啓封存的燃煤發電廠;爲確保冬季家庭供暖無虞,荷蘭政府已計劃提高煤電上限;波蘭民衆正大量涌到煤礦廠門口,排隊幾天幾夜搶購煤碳。

另方面,在煤電覆闢的前提下,歐盟和重要工業國家不得不思考是否可能如期執行碳邊境稅、碳中和等政策。因此,中鋼原訂今年8月對外銷鋼材加收「碳附加費」的政策已暫時喊停。臺灣鋼鐵業認爲,碳成本將可望得到緩解,再加上俄烏戰爭與疫後重建都使得鋼鐵用量大增,產業榮景可期。不過,即使碳中和議題可能從硬着陸轉成軟着陸,但是碳中和終究是不可逆的趨勢,趁着壓力變小、有較好的條件調整體質時,中鋼仍應在適當時機超前部署,透過加收碳附加費促進國內鋼鐵產業正向轉型。

在天然氣供應不足下,歐洲一方面回頭重用煤電,另一方面公佈「REPowerEU」計劃,加速推動綠色能源轉型。相關政策包括在2030年將再生能源目標由40%提高爲45%、強制規定公務單位、商業新建築與一般住家新建案必須安裝太陽能板;中國大陸則繼續全力衝高光電裝置容量及出口,並利用光電產業在全球高佔比的優勢,全力推動清潔能源採人民幣計價的新交易模式,期望能從石油美元對世界的長期宰制中,尋求些許突圍的空間。

換言之,即使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令歐洲不得不提高煤電比例,但是也給了歐洲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的動力;擁有全球近三分之一再生能源專利的中國大陸,更是把握機會積極部署新電力契機。蔡政府千萬不要以爲可以在這波碳中和進程放緩中得到更多喘息機會,綠電佔比不到8%的臺灣,在「後石化能源時代」的綠電大躍進中,將遇到的挑戰之巨,實在讓人憂心。(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