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第2波新冠感染高峰會來嗎?鍾南山曝會在「這時」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會來嗎?大陸專家籲注意區分,對症規範治療。(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23日報導,大陸近期「二陽」話題引發廣泛關注。有人說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擔心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又一輪感染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表示,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會在6月底,新增感染約6500萬/周。李侗曾等專家指出,「二陽」患者主要是18歲到60歲,很可能是社會活動比較頻繁、接觸人比較多、戴口罩意願下降。同時,從臨牀觀察來看,「二陽」患者總體症狀比第一次感染要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防疫)不能一勞永逸,因爲它(新冠病毒)變得太快。」鍾南山表示,Omicron感染致死原因並不是單純的重症肺炎死亡,現在的死亡常常是新冠病毒引起基礎病加重,如心臟病、神經系統病、腎臟病等疾病,加重了死亡。對於有基礎病的人羣,預防感染極爲重要。
澎湃新聞報導,對此,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與國家感染性疾病臨牀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等專家表示,最近新冠患者就診人數上升,但「二陽」患者總體症狀比第一次感染要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對於咽喉腫痛等症狀,要注意鑑別,對症規範治療。
李侗曾表示,最近發熱門診的新冠患者就診人數確實有所上升,發熱門診的接診人數70%是新冠患者病例。其中,80%以上是首次感染,有不到20%是二次感染。「因爲首次感染患者會越來越少,二次感染患者所佔的比例是會出現增加的趨勢。」
李侗曾表示,「二陽」患者主要是18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中青年人,可能是由於他們的社會活動比較頻繁,接觸的人比較多,而且戴口罩的意願下降。同時,從臨牀觀察來看,「二陽」患者總體症狀比第一次感染要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因此,從這點來看,「二陽」患者人數上升對醫療資源的影響較小,因爲重症患者非常少,重症主要是首次感染的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羣。
「儘管新冠感染患者較之前增多,但是對醫療系統的衝擊不大,整個醫療狀況、救治能力遠遠好過年初的感染高峰時期。」李侗曾說,雖然病例數在增加,但主要集中在發熱門診,以常規的發熱門診醫護人員足以應對。「雖然對他們來說壓力比較大,但相信大部分醫院是沒有問題的,這一輪我覺得呼吸科、感染科來支援就已經足夠。」
盧洪洲也表示,最近的感染人數增長並不是大幅度的人數增加,增長幅度較緩。因此,這一波的疫情整體趨勢應該是緩慢上升,梯次感染,波峰比較寬,但波峰不會很高,但是波譜較寬,持續時間可能比較長。
盧洪洲稱,根據團隊的研究,感染後隨訪7個月的結果來看,7個月以後大部分人依然具有很強的細胞免疫能力,抗體可能出現明顯下降,但是依然具有很好的細胞免疫能力。「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青壯年感染7個月後,體內的細胞免疫功能還很好。如果再次感染,體內的中和抗體先發揮作用,然後細胞免疫再發揮作用,所以很多人是沒什麼症狀或者是不會被感染的。」
李侗曾提到,如果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現在出現了發燒、咽痛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還是要通過檢測來判斷是否再次感染。因爲現在除了新冠病毒和流感之外,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尤其在兒童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較多。
李侗曾說,流感在三月是高峰,四月呈現下降趨勢,五月就已經很少有流感患者了。新冠以外,還有很多人的症狀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的。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也表示,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體的門戶,不論是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或是細菌感染,都可能導致咽喉腫痛。應注意鑑別,區別對待,對症規範治療。
「如果患者還未感染過新冠病毒,出現發燒、咽痛、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那麼很大機率就是新冠感染的病例。」李侗曾表示,「二陽」的治療仍以退高熱和對症緩解相關症狀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