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波:北京的歷史細節,無盡豐富
近日,“不孤獨的北京城——《北京的歷史細節》新書分享會”在史家衚衕博物館舉辦,該書作者陸波與作家祝勇、侯磊等嘉賓現場分享了他們眼中的北京城和無盡豐富的“北京的歷史細節”。
“不孤獨的北京城——《北京的歷史細節》新書分享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史家衚衕博物館曾是現代女作家和畫家凌叔華的故居,《北京的歷史細節》中《史家衚衕裡的富貴花》一文,便寫了史家衚衕和凌叔華故居的往事。《北京的歷史細節》共分爲“王朝舊跡”“市井迷蹤”“山寺傳奇”三輯,是陸波繼《北京的隱秘角落》之後,一部探尋北京歷史遺存、爬梳古都舊人舊事的全新之作。
活動現場,陸波表示,所謂古蹟,只能是我們在力所能及的探察範圍內尋覓歷史的草蛇灰線——這些痕跡或許不夠清晰,或許似是而非,或許看似沒有意義,但只要是歷史的遺存,其簡陋衣身下必有令人難以想象的內容,而這正是她感興趣並孜孜不倦願意探尋的,她寫作的出發點也正在於此。
陸波說,她對北京的直觀印象有兩點:一是宏大的歷史敘事,二是紛繁複雜的細節。與世界各地許多都城相比,特別是與她稱之爲“孤獨之城”的日本京都相比,北京顯示了大一統的世界觀和整體性。她說:“無論是現今的首都還是歷史上的著名古都,我沒有發現任何一座古城可以與北京媲美。你在這個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將天地人三者如此融合並恢宏構造的都城架構,即使它已失去古代城池的大部分城牆與城門,但仍具有遼闊之美的屬性。”
《北京的歷史細節》,陸波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如加繆所言:“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辦法,就是去認識裡面的人們如何工作、如何相愛,以及如何死亡。”在陸波看來,任何宏大敘事下的北京都有一言難盡的尷尬,因爲它的錯綜複雜的權力交替與文化融合的歷史,講述起來難免顧此則失彼,所以不如干脆靜下心來查勘每一處古蹟。修一座寺、一條古道,緣由幾何?他們的激情與熱愛是怎樣賦予物件靈氣的?他們曾經震驚世間的壯舉發生在什麼地點?如袁崇煥保衛京城的廣渠門外,如今已是高樓林立,交通密集,當年的古戰場究竟何在?幾百年後,人事已改天換地,但還是有人懷念並崇敬這位民族英雄,並固守他的陵墓。古今延續的人文精神正是一座都城的內涵所在。
祝勇認爲,北京作爲千年古都是一直延續到今天的,這是與其他文化古都不一樣的地方。從縱向看,北京的歷史是分層的,跟雞尾酒似的,一層一層,每一層都能找到很鮮明的代表;從橫向講,北京也有它的很多特點,比如故宮。北京城跟紫禁城是密不可分的,這是北京城非常獨特的地方。
千年古都的北京,在宏大歷史事件下附着的是芸芸衆生的命運。作家如能深入這些人的命運,對歷史的理解表現會更加深刻。也正因爲如此,祝勇對書中《老舍筆下的小楊家衚衕和百花深處》《東四三條的完顏格格》《五道營衚衕的“安定門金爺”》這幾篇印象深刻,“她的每篇文章都不算長,但老舍、完顏格格、金受申這幾個人物都是栩栩如生地站在我們面前。而且她的閒筆特妙,寫金受申的時候寫到納蘭性德後人拿碗買酒,金受申憑碗底紅印‘鴛鴦社’認出眼前落魄車伕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後人,一個閒筆,帶出命運變遷的強烈歷史感。”
而在侯磊眼中,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每個朝代、每個時代都有大量的人涌入,北京也越建越大,越來越繁華,文化也特別多層、多元。作爲北京人,他眼中的北京城非常有人情味,“你再怎麼生活艱難,想想辦法,在這裡都能生活下去。一旦生活下去,過了多少年,過了幾代人,生活變好了,就可以在這裡紮根下去”。侯磊說:“對我而言,北京是一個特別溫暖的、溫情的故鄉。”
記者/何安安
編輯/張進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