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半導體受挫 臺灣成補強捷徑
中國半導體各產業鏈環節就業人數
半導體是大陸成爲全面科技強國的最大難點,過去靠併購獲取技術與人才的方法,近期因遭列強圍堵幾乎斷絕。爲解決此問題,大陸近期計劃在北京清華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從培育人才的基本工做起,但這需要時間,專家認爲,短期之內大陸仍將以挖角方式補強,臺灣可能是最大的「出口」之一。
2021年3月大陸公佈「十四五規劃」,全力發展半導體再被納入其中。其實早在2014年,大陸國務院已公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強調半導體在產業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加速推進半導體產業發展。根據該綱要,到2020年,半導體產業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逐漸縮小,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幅超過20%。然而,經過七年的發展,大陸推進半導體發展的速度仍遠不及領先國家。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周容羽表示,大陸晶片自給率不到8%,每年都進口非常大量的相關產品,已連續三年超過3千億美元以上。
大陸傾全力用龐大的資金投入、併購、挖人才等方式,力圖實現上述綱要目標,但在半導體人才培養方面明顯不足。直到近年才發現,從國外挖角半導體人才無法單靠雄厚的財力,加之以併購方式獲取人才受阻,才慢慢將重心轉向在自家培養。
大陸專家在檢討半導體人才培育時,發現不少問題。上海科技大學資訊學院的寇煦豐表示,最新的積體電路製程已經到了3奈米至5奈米,但部分教材裡的電晶體卻還停留在微米級(1微米是1000奈米),大部分大學教師未能及時獲取業界最新動態,很難將新技術和進展整理編寫至教材或實驗材料之中。
周容羽分析,在各國防堵已經很明確之下,大陸要發展半導體,已經很難再透過併購的方式去做人才或技術的佈局,但靠自己的力量也很困難,只能透過人才招攬的模式,而唯一可能的出口就在臺灣。此外,大陸過去整個半導體的佈局都跟臺灣息息相關,從2000年來一直都是,且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最多選擇就是臺灣人才,她並判斷,挖角的趨勢應該將會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