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韻潔:從“盡力而爲”向“確保所需” 確定性網絡大有可爲
本文轉自:人民網
網絡信息技術日益成爲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影響着國家發展與社會變革。近日,人民網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就未來網絡的願景、未來網絡體系架構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主持人:未來網絡是什麼樣的網絡?有何特點?
劉韻潔: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國內外部分專家提出未來網絡的概念,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確定性,可定製,就是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提供相應的網絡服務。具體到實體經濟領域,比如遠程操控、遠程手術,包括將來的算力網,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典型場景都需要網絡的確定性。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已經具備當時所追求的各方面能力。
主持人:對於互聯網技術從“盡力而爲”到現在的“確保所需”,這中間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劉韻潔:現在互聯網採用的是統計複用的技術,統計複用技術特點就是提高了效率。實現技術突破的同時還能兼顧經濟效益,讓大家都用得起,這確實是比較困難的。除技術問題以外,還要考慮你這個技術和原來的技術能不能兼容,還要爲今後的發展保證持續提高的空間。雖然很難,但在普通的網絡上能夠開通確定性的服務能力,這對很多行業來說都是非常期盼的。
主持人:“服務定製”的理念對構建“東數西算”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劉韻潔:“東數西算”戰略是利用西部綠色、便宜的能源,爲東部使用能源、算力的用戶提供服務。但是東部的用戶怎麼使用西部的算力?網絡的成本能不能很便宜?另外,網絡能不能提供安全的服務?
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互聯網作爲“東數西算”的一個主體是有不足之處的。互聯網有時無法控制,擁堵不堪,有時會丟包、要重傳,效率比較低,另外也不安全。所以我們在全球率先提出“服務定製網絡(SCN)新型網絡體系架構”,它能提供專網一樣質量的服務,又能實現公用。
主持人:未來網絡的技術以及它的推出、全面開放的意義又是怎樣的呢?
劉韻潔:我們這個網絡有兩部分的職能,一部分的職能是它能夠給廣大的做網絡研究的用戶提供一個試驗的環境,現在有100多個企業在這個試驗環境上面進行試驗和驗證工作。
另外,它能提供普通互聯網所不具備的一些能力,打個比方,普通互聯網就像普通馬路一樣,經常擁堵。我們這個網絡就像高鐵一樣準時準點,把這些數據、業務,準確、高效率地傳給用戶,可以在“東數西算”戰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未來網絡的發展?
劉韻潔:未來的網絡發展,一是技術不斷迭代開發,不斷進步,尤其人工智能方面。另外,將來會天地一體,融合起來。
比如中國的星鏈什麼時候發出來?怎麼控制?這些問題十分具有挑戰性。在這個領域,國家的挑戰會更大。美國星鏈的實現,是因爲美國有遍佈全球的基地,通過100多個基地的光纖網和上面的衛星網結合控制,比較方便。而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條件。另外,在整個地球外圍,有幾千個、上萬個衛星,如何高效安全地使用衛星,是需要新的網絡架構的技術、新的協議、新的標準來解決。這些問題都是行業所關注的。
主持人:作爲科學家,一方面是要有大膽的創新,另外一方面要把這些想法落到實際,穩紮穩打,您是如何平衡這兩方面的?
劉韻潔:其實我覺得更多是因爲對於身處的行業比較熟悉,在這方面工作多年。個人認爲,我們現在做的工作是幾十年幾代人共同的夢想。只不過這個夢想在當時無法實現,隨着技術的進步,覺得可以實現了,就去抓住機會去實施。這就需要腳踏實地地把問題逐步解決。
比如我們提的未來網絡的概念,幾十年以前,全球領域的專家都有一個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夢想,叫ISDN。後來這個沒有實現,又提出了寬帶的綜合業務數字網,叫B-ISDN。這個理想就是建一個物理網,以後需要什麼樣的業務,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來提供服務,而不是有一種需求就去建一種網。那樣會造成很大的浪費,成本很高,維護也很麻煩。建一個物理網來統一提供所有的服務,幾十年前就有這個夢想,只不過現在技術進步了,我就抓住機會,和很多同事一起把它一步一步變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