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學生澎湖從軍仍是懸案
傳記文學第741期《山東流亡學生與澎湖從軍懸案》
總觀上述山東流亡學生因戰亂背井離鄉,流亡到江南,入政府臨時成立的五所聯合中學讀書。抵達廣州之後,被教育部長杭立武「遷臺覆校」的釣餌引誘上鉤,漂泊至澎湖,上岸不久,就被山東同鄉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強制收編入伍當了兵,有學生抗議者被士兵用上了刺刀的步槍刺傷,造成七一三流血事件。煙臺聯中兩位校長張敏之與鄒鑑出面向李振清交涉,並且要求履行半讀半訓的協議,也被逮捕收押,刑求逼供,製造匪諜案,將張敏之、鄒鑑、劉永祥、張世能、譚茂基、明同樂、王光耀七名師生押至臺北市馬場町刑場槍決,造成不幸的冤獄。
此案株連甚廣,多至百人,除冤死者外,餘均就地拘留自新,受盡折磨。隨後匪諜案雖經蔣中正總統下令啓動偵查複審,但因官官相護的陋規,冤死者的名聲始終沒有得到真正的平反。
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見《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說《春秋》是孔子對政治人物所作的褒貶史冊。司馬遷作《史記》爲秦漢以前的政治人物所着的本紀和列傳,文末「太史公曰」的結語,是他對這些人物的宣判。《春秋》和《史記》都是著名的歷史典籍,二者對於政治人物的臧否是史論,引申言之就是歷史的審判。
現在七十五年過去了,山東流亡學生澎湖從軍仍是一個懸案,其中匪諜案更充滿了冤屈之情。何時能夠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使冤死者的名聲得到平反昭雪,只有留待歷史的審判。(四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