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曹家塔村 越走越順的粉條“幸福路”

北風一吹,粉條走俏。一大早,曹家塔村的粉條加工廠裡就熱鬧了起來。設備檢修、打掃衛生,大家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生產前的準備。

“再有一兩天我們就準備好了,今年的粉條製作就開始啦。”村黨支部書記曹許平介紹道。粉條作爲柳林縣王家溝鄉曹家塔村的特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每年冬閒時候恰好是粉條製作上市的最佳時節。最近幾天,土豆已經陸續從各地送來,廠子原材料倉庫裡,一顆顆圓墩墩、胖嘟嘟的土豆帶着泥土的芬芳鋪滿一地。據曹許平介紹,今年預計能消化周邊縣城的土豆大約200萬斤。

曹家塔村位於柳林縣西北門戶,磧口水旱碼頭之旱碼頭第一站,1400餘年村史。古老的村落帶給這個村子無盡的底蘊,比如擁有600餘年加工史的粉條手藝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明清時候,在孟門、磧口古鎮這帶我們的粉條製作已經享有盛名,最遠的時候遍佈了晉陝黃河峽谷,目前全村現存的明清時期的古粉鋪有三處。”曹許平自豪地說,目前在全縣乃至周邊縣城,只要是古法制粉的手藝,大多都是從曹家塔學出去的。“我們村的粉條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加工出的粉條健康環保、久煮不爛、口感柔滑,保證原汁原味。這是一種工藝,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曹家塔村三家制作手工粉條的專業合作社,每年共生產粉條50萬斤左右,收入達180萬餘元。這門傳統手藝不僅爲周邊村民解決了銷售土豆的難題,而且給周邊羣衆提供了就業崗位,延伸了曹家塔村和周邊種植土豆、加工生產粉條的產業鏈,打造了曹家塔村“手工粉條”優質的口碑、鄉村振興的源源動力和廣大農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74歲的曹貴保每年到粉條製作的時候,就算得上一個“硬人手”。從篩選土豆、清洗、打漿、過濾、沉澱、坐缸、起澱粉、和麪子,到最後成型粉條製作、晾曬、包裝,他熟悉每道工序。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遠比想象的複雜。“我現在年紀大了,有些工序不如‘大師傅’記得牢了,現在基本就是打打下手,就這樣每個月也能賺五六千塊錢呢。”曹貴保心滿意足地說。村子裡產業沒有大力發展起來時,每到這個時節,無事可做的曹貴保便只能一日三次在村口徘徊。這幾年不同了,一到製作粉條時,廠子裡忙碌的身影裡必然有他一個。

“打下手的活兒其實就是身體累,只要勤勞肯幹,大家就都能有收穫。”曹許平說像曹貴保這樣的村民還有不少,雖然每天干活很累,但是“說說笑笑把活幹了,利利索索把錢賺了”,這樣的日子他們覺得非常滿足。

除了這個讓全村熱鬧起來的粉條產業,清前中期武舉人的宅院、清中後期曹鍾華曹鍾英秀才兄弟的院落,古老的磚瓦屋舍錯落有致、風格不一,縱橫交錯的青磚小路風骨猶存……這個美麗古老的村莊靈動優美,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

“下一步我們在持續發展產業的基礎上,多點挖掘村裡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項目,激活村莊活力,讓這個古老又滿載榮譽的村莊煥發新的生機。”曹許平指着掛在黨羣服務中心牆上那大大小小的十幾塊獎牌、榮譽稱號牌匾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高茜)

來源: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