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杜甫之美 宇文所安:無關簡繁

26日,漢學獎得主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赴臺師大,向師生暢談研究兩漢到唐宋文學的困難。(本報系記者黃世麒攝)

宇文所安表示自己對杜甫情有獨鍾。(CFP)

湖南長沙杜甫江閣。(本報系資料照片)

唐獎漢學獎得主宇文所安26日在座談會直說:「我就是對杜甫情有獨鍾!」但中文擁有大量文學經典,學習及研究大不易,再加上古代中文與現今白話文的文字邏輯不盡相同,現代人要讀懂唐詩,已無關乎簡繁體字的差異,華人學子學習同樣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領略杜甫詩作之美與其義。

第三屆唐獎大師論壇本週起在全臺舉行,宇文所安26日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行座談會,由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主持,邀請到中研院新科院士鄭毓瑜、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鬍曉真、臺師大國文系教授徐國能與談,吸引大批師生到場聆聽,將師大講堂擠得水泄不通。

翻譯關鍵在忠於原着

宇文所安提到作研究的態度,即在他的認知中,沒有一個作者能以單一特質來描述或定義,因此他最討厭的單字就是「傳統」,「講傳統,好似將一切都蓋棺論定」,學習與研究便失去彈性空間。

宇文所安對中國古典詩歌情有獨鍾,其中特別推崇唐詩及「詩聖」杜甫。「每次找尋研究主題,都能獲得與杜甫詩作相互呼應的題材,我就是喜歡杜甫,原因就是這麼簡單。」宇文所安提到,翻譯工作並不容易,文學翻譯工作做得好,關鍵在於能否忠於原着,而杜甫詩作顯示對唐代社會面的寫實觀察,「他的作品是非常嚴肅的,同時穿插典雅與通俗的文學元素,一定要能確切掌握,才能傳達其作品風格。」

研究經典難題 中西皆然

宇文所安進一步指出,研究古典文學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在於古代人所使用的漢文,不同於當今的白話文,同樣的問題也存在西方國家,也就是現代人要讀懂莎士比亞的作品,同樣也要花費很多時間,以此邏輯來說,華人地區的年輕學子,想要讀懂杜甫,實則不易,而他的工作則是要將唐代的作品,推薦給西方讀者,翻譯過程則要花費更多的力氣。

在座談開放問答時,現場有人問及大陸使用簡體字,是否會影響唐詩的傳承?宇文所安表示,當一個語言擁有大量的文學作品時,學習與研究都不容易,雖然當今中文使用呈現簡繁體字的差異,但簡體字的存在,對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學習中文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中文作爲最困難的語言之一,唐代漢文與宋代漢文也不相同,即唐詩使用的文字,宋代人也難以理解,現在的人讀詩要先看白話翻譯,也沒有什麼關係,畢竟語言在朝代更迭之間,已出現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