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全力守護候鳥棲息地生態安全
●建立“生態警長+護林員+羣防羣治”全覆蓋的基層治理模式
●根據鳥類遷飛季節和種類變化及時調整重點監測區域警力部署
●組織生態警長等力量開展涉生態領域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學習
●根據候鳥遷飛時間、飛行路線、重點區域,排查整治安全隱患
入冬以來,在甘肅省臨澤縣雙泉湖水庫和白寨塘壩,成羣的天鵝、大雁、綠頭鴨等10餘種水鳥或飛翔空中,或駐足停留,或低頭覓食,與溼地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爲保護好候鳥棲息地,臨澤縣公安局構建部門協作、源頭管控、公衆參與、創新帶動的生態警務新模式,有力提升執法打擊效能,常態化推動“警燈閃爍”“生態駐巡”,以“警察藍”守護“生態綠”,更好地服務轄區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監測巡護
爲候鳥棲息築起“安全巢”
臨澤縣地處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流域,臨澤溼地位於全球八大候鳥遷飛通道之一的東亞通道,全縣現有各類溼地20.04萬畝,是以黑鸛爲代表的溼地珍禽及鳥類遷飛重要通道和棲息地。
每到候鳥遷飛時節,臨澤縣公安局會加大對候鳥活動區域巡護、宣傳力度,強化多部門、多警種協同合作,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爲。臨澤縣公安局凝聚羣防羣治力量,建立“生態警長+護林員+羣防羣治”全覆蓋的基層治理模式,組建4支共229人的“生態義警”隊伍,參與巡河、護水、守林工作,吸納村社幹部、熱心羣衆等羣防羣治力量加入“生態義警”隊伍,發揮他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協助相關部門和公安民警開展生態巡查、治安防範等羣防羣治工作。
臨澤縣公安局不斷推進數智警務建設,讓基層警務插上“科技翅膀”。他們採用“步巡+車巡+無人機巡”的方式,進行立體化、多方位的巡護,組織開展清網、清夾行動,對重點水域、溼地等候鳥棲息地和遷飛通道、集羣活動區域進行巡護,根據鳥類遷飛季節和種類變化及時調整重點監測區域警力部署,全時段、全過程守護“候鳥生命線”。
2024年9月30日,臨澤縣公安局丹霞景區派出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一隻受傷的丘鷸。丘鷸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他們立即聯繫森林警察大隊,將受傷的丘鷸送往野生動物救助站救治。經過民警和有關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鳥兒很快恢復了健康。
廣泛宣傳
讓愛鳥護鳥意識飛進千家萬戶
“目前正值候鳥集羣遷飛時期,也是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情況的高發期。我們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羣衆對候鳥的關注與愛護……”連日來,每天7時30分,臨澤縣公安局生態警務微信工作羣裡會準時發出預警信息。
臨澤縣公安局將“生態警務”觸角延伸至每個村(社區)、警務室,建立生態警務微信工作羣,及時發佈預警信息。他們常態化開展涉生態領域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學習,充分調動羣防羣治力量,廣泛吸納護林員、河道專管員、村社幹部、老黨員等力量,組建1名生態警長和多名社會力量的“1+N”生態環境普法宣傳隊,圍繞森林防火滅火、野生動植物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高頻次開展普法宣傳。
臨澤縣公安局還對候鳥遷飛地附近居民開展走訪宣傳,發放宣傳資料,設立監督舉報電話,進一步增強羣衆愛鳥、護鳥意識,發動羣衆參與到保護候鳥的隊伍中來。隨着羣衆動植物保護意識的增強,2024年,民警在熱心羣衆的幫助下救助了30餘隻野生鳥類,其中不乏蒼鷹、鳳頭鸊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嚴查嚴打
讓候鳥在遷徙通道自由飛翔
臨澤縣公安局根據候鳥遷飛時間、飛行路線、重點區域,排查整治安全隱患,深挖線索,嚴厲打擊候鳥交易各環節的違法犯罪行爲。他們通過密織“羣治網”,發揮“林長+生態警長”和社會力量積極作用,拓展排查的力度、深度和廣度,從源頭上清除危害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安全隱患。同時,他們延伸“打擊網”,加強源頭治理,廣闢信息收集渠道,會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建立聯席會制度,發揮各部門職能,補短板、強弱項,形成保護生態資源工作合力,同步同頻聯勤聯動,推動生態資源保護由“各管各”向“一起管”轉變,實現終端發力、末端見效。
與此同時,臨澤縣公安局充分發揮森林警察專業警種打擊和轄區派出所即時反應的優勢,緊密結合全縣生態資源違法犯罪特點,堅持專項行動與常態打防、嚴打整治與整體防控相結合的方式,突出破案攻堅、重點督辦,經常性組織開展“崑崙”、“清風”、打擊非法狩獵等專項工作,嚴打涉候鳥交易各環節的違法犯罪行爲。近3年來,臨澤縣公安局累計破獲涉及環境資源類案件3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5名,確保候鳥遷飛安全,實現“辦理一案、警示一片、守護一方”的工作目標。
(本報記者 閆振宙 通訊員 安學海 張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