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互聯網設計這幾年的病
裁員背後,除了我們抱怨的“大環境”這這那那的,其實互聯網設計過去幾年也有幾個通病。咱也得改改了。
1.講的比做的好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設計同學喜歡把一個特別簡單的事,包裝成很複雜,再上一些價值,包裝一些概念(情感化、年輕化、這化那化的),整一些花活,聽起來很玄乎,一落地,稀碎。
在前幾年還行的通,市場還吃這套,大家口袋裡還有錢,或者說吹牛逼可以帶來增益。
現在各家日子都緊巴巴,一條業務線說沒就沒了,吹牛逼也吹不出來盈利,現在還整這出,就顯得很傻了。
精力天天花在卷ppt和文檔上,如果站在公司的視角就是:竟然還有人力天天卷ppt的,還可以砍。
留下來能出方案的。
2.成本意識不高
設計師這個羣體大多都有完美主義,想精益求精。
但是大家工作大多做的是商業性質的設計。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背後指向的是:劃不划算,roi高不高。
就是你做個項目設計,想做到100分,需要投入更多人力,但這個項目70分就夠了,可能收益也差不多。
設計師就覺得,不行,這個體驗不好。
但,寶貝兒100分的成本高啊,排期久啊,收益不明顯啊,大家都不傻,都知道體驗好好,但要取捨。
就像你做服裝設計,你說這個剪裁和麪料好,誰不知道呢,但是面料貴啊,這樣剪裁浪費布啊,要控成本。
所以,在可控的範圍內找到最優解(最划算)纔是大家要解的問題。纔是拉開設計師水平的地方。
好的設計師是你能判斷清楚,一個方案到多少分的時候可以優雅收手,在什麼時候必須牟足勁兒打滿。
3.老想證明價值
“設計的價值”這個詞,聽的耳朵起繭子了。
有次跟同學11,我跟同學說:你做這個的意義是啥啊(感覺不需要做)。
TA說:想證明設計的價值,和自己的價值。
我說:公司發你工資了,就證明你有價值,設計團隊還在,就說明設計有價值,你在糾結啥呢。
TA:可是...嗯....
我想表達的是:你不需要證明,只需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如果你沒有價值,你再怎麼證明,也沒用。邏輯很清晰。
其實,越強調證明價值,越是不自信的表現,缺啥補啥的氣質就出現了。
大家就自信的幹活就可以了,不要天天瞎卷,不要對“證明”和“價值”有執念。
4.天天喊影響力
有次面試,對方是個工作挺久的大公司的設計師,職級也挺高了,還在帶團隊。離職的原因是團隊被邊緣了,自己也被變相降級了。
我說:你有沒有覆盤下啥原因。
TA說:感覺自己的影響力沒做好。
我說:影響力是啥。
TA說:就是我們設計同學要出去分享。
我說:你們過去分享過嗎。
TA說:分享過。
我說:你有沒有想過就是因爲天天分享,才導致這個結果,心思沒放在務實的工作上。
TA說:我覺得是分享的可能不夠多,大家沒看到。
我:哦,嗯嗯。(我是個知難而退的人
其實分享本身沒有問題,在設計團隊內大家經驗互通一樣,好的東西大家聊聊,畢竟設計是一個聚集性的羣體,需要圈子,挺好的。
但是不能把事情本末倒置了。爲了所謂的“影響力”,活不幹了,天天出去吹牛逼。這誰受得了,一吹一個不吱聲。
5.業務吃的不夠透
這部分是大家最需要花功夫去研究的,但往往容易浮於表面。
見過很多設計同學習慣於套各種所謂的方法論和奇奇怪怪的模型,彷彿只要套出來的答案都是真理,失去了思辨能力。
方法論本身沒啥問題可以提效。讓低階的設計師少走彎路,但不能抱着個方法套一切。
還是需要問問自己:對自己所服務的用戶羣體是不是真正的理解,對業務所處的階段的真實痛點是不是真的理解,對要解決的問題的問題本身是不是問題是不是真的理解,對要解決的問題值不值得被解決是不是理解。
聽起來很空,但確實需要我們細品和反思。
總結一下
以上吐槽歸吐槽,核心還是需要各個公司的設計組織對於設計同學的上升通道和晉升標準能有個約束和牽引。
小同學不懂對錯,只看怎樣對自己有收益。
所以,有經驗或者掌握資源的設計管理者需要在制度上:能夠看到做實事兒但不太會表達的同學,能夠激勵到深刻理解業務同時能產出創新務實方案的同學,能夠削弱一些只關注影響力而不好好幹活的人。
只有自上而下的牽引,才能讓大家朝對的路子上走。這個圈子病挺久了,需要緩緩了。
來源 | 大牙的設計筆記(ID:gh_6f7bc1512561)
作者 | 大牙;編輯 | Spring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