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
近日北市一家美語補習班臉書粉專宣傳,曝光一對國小兄妹的每日緊湊學習行程表,引發外界熱議。示意圖/ingimage
臺北市一家美語補習班貼出一對國小兄妹日常作息,上學之外的時間,幾乎全被數學、英語、練琴塞滿,一天睡不到六點五小時,晚餐和學校功課都在車上抽空完成,週六另有作文和游泳課程,週日同樣行程滿檔。整週全天的密集課表,引發網路熱議,臺北市教育局已向學校關心孩子狀況,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呼籲家長兼顧孩子身心整體發展。然而,一張小兄妹的課表,國家和家長在教育權上都還有許多功課。
補習班盛讚這對小兄妹是學校知名風雲人物,各種學科競賽經常名列前茅,音樂表現也很傑出;對於小兄妹每天都被塞着滿滿的各種學習與練習,有些人覺得孩子很苦,但他們的媽媽說,兄妹兩人「樂在其中」。不過,小兄妹的「日常生活」,讓人歎爲觀止,密密麻麻的學習課表,也被形容爲「魔鬼學習行程」。小兄妹就讀學校則指兩人學習正常,在校表現良好及健康,只是家長對孩子有較多期待,對教育選擇也有規畫。
每個父母對子女都有不同的期待,也各有不同的教養方式,只要不涉及虐待或傷害,不損及兒童權利與福祉,父母的教育選擇權應受尊重。許多人爲小兄妹感到不捨,對其父母的安排不以爲然,但也有人欽羨力挺,而學校也說兄妹在校正常,補習班和家長更稱孩子學習快樂。其實,小兄妹的學習課表,不僅反映家長價值與社會觀念,更涉及教育體制與國家責任。
許多人質疑,小兄妹有睡飽嗎?有時間玩嗎?運動夠嗎?爲何連晚餐都只能在車上匆匆解決?甚至,練琴練到半夜,不會擾鄰嗎?尤其小兄妹睡眠時間明顯不足,醫師就指出,六到十三歲兒童每晚需九至十一小時的睡眠,否則對孩子的發育、學習、記憶、情緒、行爲和健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家長重新安排他們的生活作息,這對孩子的長期發展和福祉至關重要。
外界也懷疑這是小兄妹的真實意願,或者只是以父母的意見爲意見?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將自己的價值與期待加諸孩子身上,卻讓孩子相信那也是自己的目標。虎媽習慣高壓,但孩子長時期面臨緊繃的學習壓力,難保不會彈性疲乏,失去續航力,甚至在進入青春期後引發反抗與衝突。許多專家都曾提醒,教育不應揠苗助長。
較少人關注但同樣重要的是,小兄妹可以自由玩耍嗎?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和基本權利,也是兒童最重要的學習。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宣示:兒童應有遊戲娛樂之充分機會,社會與政府當局應盡力促進此項權利之享受。《兒童權利公約》也規定,兒童享有休息及休閒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活動之權利。我國在馬政府時期就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第二次國家報告條約專要文件並提到兒少表意權以及睡眠、休息、休閒權之重要性。國家的公共責任在此不容退卻。
家長有教育選擇權,國家也有保障兒少健康、發展與福祉的職責,尤其更該注意社會流動停滯與階級固化的問題。小兄妹在補習班一年共四十萬的學費,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雖然這些家長主要是想把孩子送出國唸書,但我們教改後的升學體制,同樣是鼓勵學生以金錢堆疊出來的漂亮學習履歷,來搶佔更好的升學機會;國立頂大的學生也多數來自較佳社經地位的家庭。弱勢家長談不上教育選擇權,孩子更不易翻身,只能世代複製貧窮。保障國民學習權的平等,教育部不能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