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童子賢、鄭麗君的交鋒,能碰出什麼火花?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不斷重申,臺灣不能完全倚賴綠電,並持續主張30%綠能、30%核能的能源「黃金比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差點成爲賴政府行政院長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最近連番表態支持核二、三廠延役,並主張提高核電比重至三成。但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則稱,臺灣綠能發電已超過核能,達到百分之十,政府將繼續朝「非核家園」邁進。對此,童子賢公開反駁說,綠能是用來「減少碳排」防止暖化,而不是用來「取代核能」,鎖定核能去「仇核、恨核」是弄錯方向。

童子賢和鄭麗君的交鋒,耐人尋味。其一,兩人素來友好,並因此成爲賴清德「讀書會」的成員。如今,童子賢一改過去的反核立場,並改以社會賢達的身分公開挺核;相反的,鄭麗君因在朝爲官,須全力支持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兩人漸行漸遠。其二,在賴清德增設的三大委員會中,童子賢和鄭麗君共同擔任「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目前兩人意見南轅北轍,屆時氣候委員會能否凝聚共識,能否納入更具瞻矚的外部意見,恐怕是一大疑問。

比較兩人的觀點,無論就格局、深度或問題意識而言,童子賢的見解明顯都更勝一籌,也更具反省精神。第一,論格局,鄭麗君的反核觀點,企圖維護的只是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而這個神主牌甚至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而童子賢從反核到擁核的改變,則具有「減碳」、「防止暖化」瞻矚,其關懷明顯格局更高更遠。

第二,從見解的深度看,鄭麗君是文化人出身,她對能源的見解充其量只是照本宣科,缺乏個人洞見,因此纔會以爲「綠能比重已超過核能」意義不凡。相對的,童子賢認爲「綠能」與「核能」並非對立關係,而是同樣有助減少碳排的發電方式,兩者沒有必要相互排斥。他甚至主張,核電與綠能各佔三成比重,搭配四成火力;這樣的「黃金比例」,即可降低電價,又能改善臺灣碳排掉到放牛班的窘境。

第三,從問題意識看,鄭麗君的見解比較拘泥現實,得過且過,卻刻意忽略臺灣缺電跳電頻傳、發電結構脆弱的問題。例如,她說「綠能比重超過核能」,這只是平均之後的「局部事實」。事實上,每天傍晚六點多太陽下山後,太陽能光電歸零,都得靠着五趴多的核能來補足支撐。綠能無法全天候供應,這是其先天不足;而核能則無此缺點,可以日夜持續穩定供電。童子賢身爲企業家,深知產業界擔心缺電之憂,因此不計譭譽不斷提出建言。鄭麗君想的,只是民進黨如何在下一次選舉繼續保住政權;童子賢想的,則是國家、產業和人民的長期發展,兩者高下立判。

儘管社會大衆對缺電懷有極深的憂慮,但賴政府仍不顧一切,要將核三一號機在本月廿七日如期除役。換言之,儘管每天各地跳電頻傳,但臺灣擁有的乾淨、便宜核電將再被削去一角,只爲滿足民進黨的反核信仰。然而,臺灣真的如鄭麗君所言的「不會缺電」嗎?事實顯非如此。時序進入七月酷暑不過數日,臺灣用電已接連創下史上新高,七月二日高達四○九四萬瓩,次日又寫下四一一八萬瓩的新紀錄。七月四日傍晚,供電使用率甚至高達九十四%,備轉容量率已來到僅剩六%的橘色警戒。試問,情況要到多險峻,賴政府才願意承認供電確有問題?

對一個把「面子」和「神主牌」看得比人民重要的政府,要民進黨改變非核政策,似乎是不可能了。但繼續硬拗,賭上的不只是供電缺電,還有臺灣碳排一路倒退的惡名。尤其,如果賴總統對童子賢和鄭麗君的論戰是非已有定見,氣候委員會到時候要怎麼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