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與柯建銘關於民主的那些誑言

賴清德總統(左)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財劃法》等三法修正案時,賴清德曾說,「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解決」。如今底牌掀開,他所謂的「更大民主」,原來是創制、複決,以爲可藉此推翻在野黨主導的法案。賴清德若果真如此作法,就是要將三法爭議無限擴大,讓全臺都籠罩在朝野對峙的戰火中,絕對是不智之舉。如此作法,一則將凸顯他的無能,連簡單的朝野爭端都無力調解;二則凸顯他的冷酷,不惜把全民都捲入政治爭端;三則暴露他的無知,以爲他「四成總統」的聲望能爭取到多少民衆支持。

「金孫」的天真,可能超乎人們想像。賴清德的元旦談話,四十八次提到「臺灣」,廿六次「民主」,「中華民國」則無影無蹤。他也許以爲,自己已「處理完畢」這個議題,因此立刻變回原形。更可怕的,是他對民主的「分類」。在他眼中,議會政治只是「小民主」,創制複決纔是「大民主」,所以可以用後者來壓倒前者。問題是,賴清德敢說「創制複決權」大於「選舉罷免權」嗎?立院「朝小野大」和「四成總統」都是大選的民主結果,賴清德卻千方百計想要推翻國會通過的法案;他的大小民主觀,未免太邪惡!

近日賴清德也表示,在立法院長韓國瑜率代表團赴美參加川普總統就職典禮前,將邀代表團到總統府「喝咖啡」,一起聊國家大事。對此,韓國瑜僅答稱「建立互信很重要」,未置可否。藍營對此邀約心存疑慮,認爲賴總統根本是見縫插針,藉機分化藍營。事實上,若真要化解朝野歧見,賴總統該邀來「喝咖啡」的應是在野政黨領袖,而不是須保持中立的國會議長。若韓國瑜赴會,只會使在野黨對他心懷猜疑,並無助化解朝野歧見。也有專家建議,賴總統此際應召開「國是會議」,向在野黨和社會各界開誠佈公。但賴清德對此聽若罔聞,一心只想着如何卡住三法。

與賴總統的「更大民主」謬論相映照的,還有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近日的誑語連發,根本不知所云。國民黨召委基於朝野攻防考慮,暫緩將《財劃法》、《選罷法》修正案送請公佈;柯建銘爲此暴跳如雷,大罵要「罷免韓國瑜」。問題是,韓國瑜又不是區域選出的立委,要如何罷免?就算要罷免他的「議長」職,也得有三分之二的立委通過才行;而民進黨立委席次根本未過半,柯建銘要到哪裡去湊三分之二?

柯建銘因「罷免韓國瑜」失言,飽受外界冷嘲熱諷;又因民進黨企圖利用「覆議」順帶聲請釋憲凍結三法的伎倆被識破,他越發惱羞成怒。在這種情況下,柯建銘竟然說出將向憲法法院聲請「解散國民黨」的話來,愈發暴露他氣急敗壞、無法自已的醜態。也難怪,藍營立委立即拿出袁世凱在一一○年前解散國民黨的例子,反譏莫非賴清德想要「稱帝」,建立「民主進步帝國」了?

平心而論,新通過的「三法」都涉及必要的制度改革,其中僅《財劃法》衝擊較大,今年實施將不易因應。賴清德應拿出元首高度邀請在野黨協商,看看是否可能延至下一年度適用。否則,想另闢蹊徑阻擋三法,都是犧牲國家人民安和的徒勞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