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祥卸任,友邦人壽下一步將如何落子
行業轉型步入深水區,保險業人事調整頻頻,其中不乏頭部險企一把手變動。無疑每次高管更迭,都蘊藏危與機。
11月22日,友邦保險宣佈,任命友邦人壽總經理張曉宇爲友邦保險區域首席執行官,負責中國內地、韓國、越南業務。任職資格尚待監管覈准。其還將出任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向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彙報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李源祥剛剛卸任友邦人壽董事長一職。李源祥初到友邦人壽正值其分改子關鍵期,彼時友邦重金攬才這名平安老將任友邦人壽董事長。時隔四年,李源祥卸任,一時引發市場關注。友邦人壽在李源祥掌舵下,省分公司機構數量翻了一番。淨利卻連續2年大跳水。
分改子首任董事長卸任
11月13日,友邦人壽公告,董事長李源祥因工作安排,卸任公司董事及董事長職務。由現任非執行董事陳榮聲代爲履行董事長職責。並表示李源祥將繼續擔任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暫代董事長一職的陳榮聲爲精算師出身,國際化保險知識豐富。是北美、美國、加拿大三地精算師學會會員。曾就職於香港政府任行政主任一職。1988年加入友邦保險,現任友邦保險董事、區域首席執行官及集團首席分銷總監。
而當初李源祥被純外資的友邦看中,與其國際化履歷也不無關係。畢業於劍橋大學獲財政金融碩士學位,擁有北美精算師和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認證。是日內瓦保險協會主席和新加坡財富管理學院董事會成員。曾就職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國保誠集團,曾在中外合資的中信保誠人壽任總經理。
此外,其最爲業內熟知的還是在平安任職16年的一段職業經歷。一路從壽險公司董事長助理、總經理、董事長到集團公司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常務副總經理及聯席首席執行官,其在平安的晉升,堪稱順暢。
1998-2008年正值平安推出"三外"戰略——"外資""外腦""外體"。2004年,李源祥憑藉豐富的國際化險企經驗被引入平安。次年即升任平安人壽總經理,在任約6年。又在平安人壽董事長崗位在職約6年。
2018年平安集團增設3個聯席CEO,李源祥分管個人客戶綜合金融業務。
直至2019年11月,兩大保險巨頭平安和友邦雙雙公告,透露了李源祥從平安出走,轉戰友邦的消息。2020年3月,李源祥加入友邦保險。2020年6月友邦完成"分改子",任命李源祥爲首任董事長。
彼時,有媒體爆料友邦爲挖牆腳,付出鉅額代價。2020年李源祥薪酬構成包括846.6萬港元的年度基本薪金、198萬美元和396萬美元的短期、長期獎勵目標,年度目標總薪酬達702.53萬美元。此外,李源祥還將取得價值2815萬美元離開平安錯失的補償,將以受限制股份單位及現金支付形式,在6年內發放。
根據協議,李源祥服務合約爲2020年3月1日起爲期3年,並強調公司具有與其續訂往後3年服務合約的選擇權。
如今,李源祥卸任友邦人壽董事長一職,市場上有兩種猜測。其一,爲重返平安做準備;其二,是友邦保險內部一場戰略調整。
母公司業績波動
國內壽險大佬泰康保險創始人陳東昇曾言"左眼看平安,右眼看友邦"。彼時的友邦還是行業標杆,是經多年,轉眼友邦瓶頸逐漸凸顯。
2024年上半年,友邦保險錄得純利33.14億美元,實質匯率下同比增長47%。爲2024年開了個好頭,但不可掉以輕心,畢竟近年業績走出震盪曲線。
2019-2022年,友邦保險錄得純利分別爲59.79億美元、57.79億美元、74.27億美元、2.82億美元。4年間友邦保險純利起伏明顯,尤其2022年純利同比大幅下滑超9成。
2023年採納新會計準則,友邦保險錄得純利37.64億美元。經調整後2022年可比純利增加超30億美元,增至33.31億美元。主要因分紅基金及具特定資產組合的其他分紅業務中,有關股權及房地產的短期波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非營運變動影響均被消除所致。
新業務價值作爲衡量人身險公司成長性和盈利水平最關鍵的指標,其增減變動,主要取決於年化新保費和新業務價值率兩項指標。
2024年前三季度,友邦保險固定利率下年化新保費同比增長16%達67.58億美元。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達53.3%。共同推動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達36.16億美元。不過,該指標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勢頭,還要打個問號。
2019-2023年,友邦保險年化新保費起伏不定。分別爲65.85億美元、52.19億美元、56.47億美元、54.07億美元、76.50億美元。
近3年,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率下行明顯,分別爲59.3%、57%、52.6%。而2018年和2019年時其新業務價值率均在60%以上。
兩相作用下,近5年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大起大落,分別爲41.54億美元、27.65億美元、33.66億美元、30.92億美元、40.34億美元。儘管2023年有較大提升,仍未追上2019年水平。
淨利止不住下滑
李源祥在任期間,友邦人壽在內地機構數量擴張迅猛,淨利有縮水趨勢。
作爲友邦保險在中國內地的全資子公司,業內對友邦人壽分外關注。除了業績表現出色,發展較快,其作爲全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公司,自1921年在上海創立,到2020年分改子完成。友邦人壽成長可視爲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發展的縮影。
2020年友邦人壽完成分改子,李源祥執掌期間積極擴張。經營區域由2019年上海、廣東、深圳、北京、江蘇,到2024年經營區域拓展到了天津、河北、四川、湖北、河南。據悉,友邦人壽正在山東、安徽、重慶籌建分公司。這意味着,友邦人壽省級分公司數量實現了翻倍增長。
機構數量加速擴張,內控漏洞也隨之顯露,自然極易招來監管審視。2024年第三季度河南和廣東監管局分別向友邦河南分公司、廣東分公司下發《監管函》和《監管談話》。今年2月,監管通報相關人身保險公司的產品主要問題時,點名友邦人壽相關產品條款表述存在問題。
2023年1月,友邦人壽因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問題被通報。同年8月,又被監管通報部分報表中"管理機構代碼"填報內容不規範。
同年,友邦人壽北京分公司收監管《消保提示函》。
2022年4月,因2021年第四季度保險資產負債管理匹配報告中,"資金運用比例監管"數值較實際數值存在誤差,監管部門向友邦人壽下發《風險提示函》。
喜人的是,市場擴張直接帶動友邦人壽保險業務收入飆升。2020-2023年,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爲397.98億元、453.30億元、510.37億元、607.61億元,增速達兩位數。
不過,與規模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經營業績一路走低。
2018-2019年,公司"分改子"前兩年淨利43.44億元、81.69億元,迅猛增長。2020-2023年,公司淨利73.19億元、83.39億元、57.35億元、42.67億元。分改子後業內對友邦人壽寄予厚望,然遠未料到淨利經歷2年大跳水後,竟在2023年倒退回5年前水平。
2022年險企投資端業績普遍受挫。彼時公司淨利斷崖式下滑,主要緣於投資收益較2021年同比減少24.45%,資產減值損失較2021年大增8970.83%影響。而2023年淨利繼續下滑,主要受成本支出擴大影響。當年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業務管理費支出分別同比小幅增長約10億元。賠付支出首次破百億元,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同比增長47.56%。
市場擴張下,公司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額度隨之增長。2018-2023年間,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133億元、168.75億元、246.28億元、282.60億元、259.82億元、383.40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24.20億元,同比增長22.12%;累計淨利45.88億元,同比增長15.36%。第四季度能否控制成本,實現全年盈利快速提升,值得關注。
友邦人壽新任董事長如何扭轉當前嚴重下滑的業績,是當務之急。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