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舟教不出奧特曼
“OpenAI還沒盈利,李一舟就已經賺得盆滿鉢滿了。”
人工智能這把火,還沒燒出實質性的商業化進展,先燒出了一個又一個荒謬的“賣課神話”,靠售賣AI課程的自媒體博主李一舟此刻“正當紅”。
李一舟被diss,即便是“清華博士”的頭銜也救不了。不僅因爲其課程水,更在於其“學美術的教AI”所產生的強烈矛盾和衝突感。
難道這世界真是草臺班子?網友們真誠發問。199元就能學到AI,成爲無所不能的奧特曼?
別說,說就是有人信。更諷刺的是,Sora尚未開始對公衆開放測試權限,視頻號上Sora搞錢的“十個方法”“八個理論”一大把,鹹魚、小紅書等平臺上類似“Sora搞錢思路”的課程更是比比皆是。
一如當年的ChatGPT,大模型沒搞出啥名堂,先養肥了賣課的。
這場引起廣泛共鳴的羣嘲中,李一舟不單單代表他自己。一輪又一輪AI浪潮中,總有人打着知識付費幌子“割韭菜”,教你做事,教你一夜暴富。
真正的大佬沒時間講課,隨便幾節課就能學會的AI也必然不是真的AI。
行業門檻高到天花板,但AI課程依然能夠賣爆,不能只用一句簡單的“周瑜打黃蓋”來解釋了。
玩自媒體的,賺的就是信息差,最懂流量,也最懂人心。
無論是ChatGPT還是Sora,它們發佈時在公衆層面蔓延最廣的焦慮,不是技術上的差距,而是相關行業工作崗位被替代的焦慮,賣課拿捏的也恰恰是人們的這種職業焦慮。
焦慮之下必有一哄而上的商人和一廂情願的韭菜。
他們站在風口上,用科技革命的信息差營造出一種緊迫且窒息的氛圍,在製造一個又一個消費主義陷阱,等着消費者往裡跳。
你不懂,我教你。你害怕,我更要嚇唬你。製造焦慮,然後販賣。國內企業潛心研發追趕頭部的同時,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企業,套殼國外大模型底座,將淺層次的應用創新包裝得神乎其神,以此蹭熱點、賺快錢,在一個又一個風口間“旋轉跳躍”,樂此不疲。
真正的突破性技術,從來不會從天而降、靈光乍現,它需要大筆的投入、長期的積累,是經年累月地坐冷板凳,是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低調,最忌諱“空手套白狼”,也最忌諱“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
ChatGPT和Sora大殺四方的時候,李一舟們的興奮不能跑出中國版ChatGPT和Sora。
人們常說,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AI研發和AI應用,或許就是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關係。技術的進步也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的是不斷積累、穩紮穩打,學會了走才能學會跑。
是困在短期利益裡唯利是圖,還是立足長遠先苦後甜,人人都知道該怎麼選,但不一定人人都會這樣選。
而全社會對科技創新,首先是理性,進而是敬畏,最後是踏實。總有人踩着風口賺快錢,造概念、玩噱頭、跟風起勢,然後可能就沒有然後了。
不追求自主硬科技,不追求關鍵技術,如何避免不被卡脖子?所以,我們纔要去做那些難而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