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繫於“果鏈”漸成桎梏

近日,主打AI概念的iPhone 16全系列產品正式發售。根據預售期數據顯示,iPhone 16全系列預售銷量較15系列減少12.7%。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與iPhone 16系列同日發售的華爲三摺疊手機HUAWEI Mate XT,剛剛上線便瞬間售空。部分網友認爲,目前蘋果雖仍能得到市場的關注和報道,但卻正在失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以iPhone 16系列主要賣點Apple Intelligence爲例,華爲、小米、OPPO、Vivo等多國產手機品牌均已推出搭載大模型的AI手機,16系列的AI創新或難有驚豔效果。此外,Apple Intelligence暫時僅支持英文,中文等其他語言或需等到2025年纔會推出。

受制於經濟、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機率已跌至23.5%,換機週期拉長至51個月。有分析預測,2024年蘋果iPhone出貨量將大幅下降約38%,從2023年的3.1億部降至2億部左右。

蘋果光環難掩黯淡的當下,“果鏈”企業紛紛走向“去蘋果化”道路。以“果鏈三巨頭”來看,歌爾股份來自蘋果的營收佔比由2021年的42.49%降至2023年的27.02%,藍思科技則更爲顯著,由2022年的70.96%驟降至2023年的57.83%。

然而,立訊精密(002475. SZ)卻先擇逆勢而爲,自2011年進入果鏈以來,持續加深與大客戶蘋果的綁定。2023年,立訊精密來自蘋果公司的營收貢獻佔比達75.24%,創歷史新高。

“果鏈”紅利減弱

從發展歷程來看,自2011年收購崑山聯滔電子獲得蘋果MacBook內部連接線業務,順利切入“果鏈”後,立訊精密不斷滲透蘋果產業鏈,從iPhone、iPad、Macbook連接線延伸到代工AirPods、AppleWatch、iPhone等產品,逐漸成爲蘋果在中國核心供應商。

受益於蘋果帶來的大量訂單,立訊精密規模迅速擴大。2010年至2022年,立訊精密營收規模由10.11億元增至2140.2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2.72%。

2023年,立訊精密成爲iPhone 15 Plus主力組裝廠商,份額佔比爲60%,並首次拿下高端機型iPhone 15 Pro Max的30%左右的組裝訂單。

然而,這一年消費電子板塊整體需求低迷,蘋果硬件產品銷量下滑顯著。2023年,立訊精密總營收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同比增長8.35%至2319.05億元。

這一趨勢延續到2024年,2024年上半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業收入1035.98億元,同比增長5.74%,歸母淨利潤53.96億元,同比增長23.89%。

雖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果鏈”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一直以來,蘋果公司對供應商具有嚴格篩選標準,且爲降低風險蘋果公司採用了“兩或多供應商”策略。於是,果鏈企業爲與蘋果公司保持合作關係,往往會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進行生產,同時還會犧牲一定的議價權。

這一點從立訊精密營收佔比超8成的消費性電子業務毛利率變動情況看出一二,2015年至2023年,立訊精密消費性電子業務毛利率由23.00%降至10.60%。

不過,最讓“果鏈”企業頭痛的還是受制於蘋果強大的話語權和殘酷的淘汰機制,尤其是針對高度依賴蘋果訂單的立訊精密來說,未來存高度不確定性。

此前,便有不少因與蘋果“分手”導致業績變臉,股價大跌的例子。2021年,蘋果單方面終止與歐菲光的所有合作,這一決定爲歐菲光帶來巨量資產減值損失,嚴重拖累利潤。2020年至2022年,歐菲光累計虧損97.52億元,直至2023年末才轉盈。

無獨有偶,2022年“果鏈三巨頭”之一的歌爾股份曾被爆出慘遭蘋果強行“砍單”,AirPods Pro 2部分訂單轉至立訊精密等同行企業。2022年至2023年,歌爾股份歸屬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59.08%、37.80%。目前,歌爾股份市值逾600億元,較2021年巔峰時期已蒸發超1300億元。

前車之鑑,理應成爲後車之師。從固定資產數據來看,在立訊精密剛剛切入果鏈的2011年,公司固定資產同比增長227.88%至4.13億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立訊精密的固定資產已增至434.09億元。未來,若與蘋果合作發生變動,也同樣存在大量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的風險。

“如履薄冰”是“果鏈”企業目前最真實的寫照,既要高質量完成蘋果定下的任務,還要保障自身利潤,還要時刻提防着被踢出局的風險。就連CEO王來春也曾表示,公司理想狀態是10年後單一客戶對立訊精密的業績貢獻不超過三分之一。

或許對於立訊精密等果鏈企業來說,在承接蘋果項目的同時,發展其他業務並做大做強才能防患於未然。

有無新故事?

對於擺脫蘋果依賴症,果鏈企業們其實早有所動作,轉型方向多集中在智能汽車、智能硬件等多領域。

以立訊精密近階段佈局來看,汽車業務或是其重點發展方向。近期,立訊精密便計劃斥資41億元收購國際汽車線束企業——萊尼公司,用於擴張汽車業務。

9月13日,立訊精密發佈公告稱,公司計劃以5.25億歐元(約41.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德國汽車線束廠商萊尼公司50.1%股權及其全資子公司Leoni K的全部股權。

萊尼公司是一家全球頭部的電纜、電線和線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工業、通信工業、醫藥器械工業等領域。不過,近年來萊尼公司發展並不順利,2023年8月,萊尼公司從法蘭克福交易所退市。

根據立訊精密收購公告顯示,2023年Leoni AG和Leoni K均處於虧損狀態,分別虧損1.28億歐元、1328.18萬歐元。

針對花費高價買進盈利能力並不出衆的萊尼公司,立訊精密在公告中表示,萊尼公司將在完成股權交割後並表,公司會爲萊尼公司提供開源節流、商務拓展方面的優化與賦能,以助力萊尼公司在未來實現更優的經營業績表現。

通過本次收購,可以看出立訊精密發展汽車領域的決心。事實上,早於十餘年前立訊精密便在汽車領域有所佈局,並於近些年持續加碼投入。

2008年,立訊精密以Tier2的身份入局汽車線束;2012年至2014年,公司先後收購源光電裝、德國Suk股權,補齊公司汽車零部件業務;2021年,立訊精密先後與速騰聚創、廣汽展開戰略合作,佈局激光雷達、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等多領域;2022年,立訊精密“牽手”奇瑞,擬共同組建一家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合資公司,以切入整車製造賽道。

立訊精密官網也顯示,公司可以爲客戶提供汽車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及神經系統零部件全系列解決方案,目前已經與奇瑞、廣汽、長城汽車、理想、華爲問界、長安汽車、比亞迪等汽車品牌展開合作。

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還是一個很弱小的板塊。

以2023年數據來看,立訊精密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業務營收增速達50.46%,遠超同期消費性電子9.75%、通訊業務13.25%的營收增速,但營收金額僅92.52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僅3.99%,對整體業績影響甚微。

2024年上半年,立訊精密汽車板塊營收同比增長48.30%至47.56億元,營收佔比4.59%。

此前,立訊精密曾對於2021年所提出三個五年計劃做進一步補充,規劃在第三個五年中,公司汽車板塊相關產品能達到2000億元上下的規模。但以2023年數據來看還尚不足該目標的二十分之一。

不過,立訊精密對於未來汽車業務板塊發展給予樂觀態度。立訊精密表示,目前汽車業務的增速受限於內部資源,而對於海內外所有主流品牌汽車客戶不存在商務上的阻力。對於未來的市場佈局,立訊精密計劃加快推進在北美、東歐、南歐以及北非地區的基地建設。

在汽車業務尚不能拉動大車的當下,立訊精密也在不斷深挖通訊業務,並開始切入AI服務器領域。

2024年4月,立訊精密曾在投資者交流紀要中表示,公司可以爲英偉達GB200 NVL72 單櫃整套提供約209萬元的解決方案,包含電連接(銅纜、連接器)、光連接(光模塊)、電源管理、散熱等產品;2024年6月,英特爾入股立訊精密旗下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持股3%,認繳出資額爲1766萬元,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不過,從收入佔比來看,通訊業務與汽車業務困局相似。2024年上半年,立訊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的營收佔比僅7.21%。對於通訊業務和汽車業務,立訊精密並未在年報及半年報中披露毛利率情況。

總的來看,立訊精密雖憑藉綁定蘋果公司暫時穩住規模,但面對大客戶的絕對主導權,且隨着市場整體疲弱疊加競爭加劇,立訊精密的增速正在放緩且利潤空間正在逐漸變小。

在保持“果鏈”身份優勢同時,同步發展汽車、通訊供應鏈業務,或已成爲立訊精密接下來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