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文專欄》輝達的盛世能持續多久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日,黃仁勳在臺掀起的「仁來瘋」成爲最熱門的話題。連路透社都形容他如同流行明星,而祖克伯則稱讚黃仁勳爲「科技界的泰勒絲」。輝達的市值一度超過蘋果,真是令人驚歎。黃仁勳的豐功偉業已有許多人討論,今天我想談談一些近期與AI相關的趣事。
根據維基百科,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幻覺(英語:hallucination,或稱人工幻覺)是由人工智慧生成的一種迴應,包含貌似真實但實際上虛假或誤導性的資訊。這個術語來自心理學的幻覺概念,因爲它們具有相似的特徵。人工智慧幻覺的危險之一在於,模型的輸出看似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
我過去在展覽中拍了不少小木雕藝品的照片,因爲當時的相機解析度較低,如今在高解析度的手機螢幕上看,顯得過於模糊。於是,我嘗試使用幾款AI照片修復軟體來比較效果。結果令人驚訝,我輸入的是一張觀音居中、金童玉女於兩側侍奉的木雕照片,五款軟體中有四款僅在解析度和對比度上有些微差異,而第五款竟然呈現出觀音紅脣露白齒的圖像,這在原圖中並不存在。或許該軟體「認定」觀音必須如此纔是最合適的形象?這應該是屬於圖像方面的AI幻覺。
其次,ChatGPT可能會如何影響全球的出版業?根據外媒報導,未來出版商出版的可能不是紙本書甚至不是電子書,而是一個「互動思考區塊」。隨着技術進步,科技改變了我們幾乎所有事物的互動方式,書籍也不例外。自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文學界與生成式人工智慧之間的緊張關係日益顯著,盜版書籍被用來訓練AI的爭議便是一例。書籍的未來處於不確定的狀態,甚至受到更大的威脅。雖然專家們一致認爲書籍不會消失,但它們可能會被「互動思考區塊」取代,即一個生成性AI取代書籍的世界。
PyScript發明者、Anaconda 聯合創始人兼CEO Peter Wang設想了一個未來情景:人們不再出版書籍,而是出版「互動思考區塊」。這種模式與傳統線性閱讀習慣完全不同,甚至與數位出版的互動式閱讀也有所不同。讀者購買一本出版品,出版商可能只提供一個如同ChatGPT的對話框,給出書本的主題和一些綱要,讀者根據自己的背景和知識水平提出問題,而內容則是動態生成的。這意味着,同一本「書」因受衆不同而可能有各種個人的版本,與傳統出版固定訊息量的模式大相徑庭。
Peter描述這是一種「可以與讀者以動態和多媒體方式互動的思考區塊」。BuzzFeed的CEO喬納也表示,靜態內容最終將被取代,「觀衆將開始期待所有內容都是經過策劃且動態的,具有嵌入式智能。」他補充說,這項技術將「導致更多遊戲化、更多個性化和更具互動性的新的內容格式。」
最後是有聲書。有聲書並不新鮮,但它們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自2012年以來,有聲書銷售每年以兩位數增長,這一趨勢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加速,因爲Spotify最近大舉進軍這一市場,而谷歌和蘋果也在競相製作AI朗讀的書籍。
2021年初,我對數位經濟的預測是,內容及應用服務的破壞式創新將主導全球至少5到10年的數位經濟大趨勢,新的獨角獸應該會在此領域誕生。我無法預測哪一類應用會先被顛覆,但當時判斷聲音經濟方面應該會有獨角獸出現,結果是Clubhouse橫空出世以及ChatGPT對Google Search的挑戰。在其他破壞式創新應用尚未集大成之前,我沒料到提供潛在新創公司成爲獨角獸的武器供應商NVIDIA會先大放異彩。
接下來就看還有哪家新創公司能夠充分利用這些AI武器集大成了。然而,沒有戰場,沒有戰爭,武器供應商便無用武之地。NVIDIA能否繼續盛世,除了目前的ChatGPT,還要看其他的創新應用是否能陸續出現。
(作者爲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