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丨讀懂中國75年發展密碼:“美麗中國”因何而美?

12:34

新一季“思客講堂·黨校公開課”《理響中國|以“理”服人:讀懂中國75年發展密碼》,帶你讀懂可愛的中國。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地方實現了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歷史性嬗變。2012年-2022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以上的經濟增長,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美麗中國因何而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韓融對此進行解讀。

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的韓融。這裡有一張票叫“林票”,它是村集體發給老百姓的林場原始股,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張收益憑證,有了這張憑證,老百姓手中就有了一本經濟賬。大家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林場當中佔了多少股,這些股能夠值多少錢。大家或許會有疑問,這張票的面額也不算大,只有100塊,拿了它作用大不大?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有一位造林人,他用6張林票增信提額,從銀行當中貸款了20萬,然後他又把這筆錢用作發展林下經濟,形成了良性循環。這樣看來,林票紙面上的數字只是收益的象徵,它真正的價值在於激活自然資本,讓山川披綠,讓林海生金。

那麼,綠水青山背後藏着怎樣的金山銀山?1988年到1989年,習近平同志曾經三次到周寧縣後洋村家庭林場調研。回來後,他作出了“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的判斷。那麼,我們怎麼把森林轉化爲錢庫?需要“催化劑”。林票就是一種“催化劑”。

有了它,不砍樹也能致富。老百姓吃了“定心丸”,現在是“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再來看看如今的三明,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7.12%,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綠都”。當地的造林工程和國家儲備林建設,每年能夠爲參與其中的老百姓帶來4.4億元的收入。從一棵樹到一張票再到人富林豐,背後藏着的是美麗中國75年的發展密碼。讀懂了它就讀懂了我們可愛的中國。

讀懂美麗中國因何而美,首先要回答何謂美麗中國。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理解。客觀上看,擡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自然的本底要美;主觀上看,我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綠色的、低碳的,也就是說我們改造自然的方式要美。從內觀上來看,是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不斷提升,內心的感覺要美。這些年,我們看到祖國的“山水畫”是越“畫”越好,聽到各地“山水田文章”越“寫”越精彩,感受到自己內心當中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越來越強烈。可以說,聽感、觀感、體驗感都很好。而我們說的這些“好”,有充分的數據來支撐。

首先,看發展,發展的“含綠量”顯著提升。從生產方式來看,我們用能的效率越來越高。新時代十年(2012-2022),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以上的經濟增長,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此外,我們用能的方式也更清潔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爲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這些出口的光伏產品,每年可以幫助其他國家削減1.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在不斷地提高自我減排約束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的同時,也爲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作出了實實在在的努力。從生活方式來看,低碳生活漸成風尚。“新三樣”之首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現在有不少城市,還把綠色出行和碳普惠結合在了一起。比如說,新能源汽車每充1度電,用戶可以獲得大概300克的減排量,這些減排量又被換算成了綠色積分。我們拿着這些綠色積分,可以去換一些騎行券,或者說是充電券,相當於手中有了“碳資產”。這樣一來,我們願意去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意願更強烈了。可見,要想提升發展的“含綠量”,需要“先立後破”。“立”的是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破”的就是對原有高能耗、高排放的路徑依賴。美麗中國建設倒逼經濟增長和碳排放脫鉤,讓傳統產業“發新芽”,讓綠色產業“扎新根”。

我們再來看看生態。生態當中的“含金量”越來越足,而越來越足的“含金量”,源自自然本底越來越綠的主色調。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調研的時候,談到了水土流失治理。他當時就非常生動地闡述了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係。他說:“我給大家講,給生態投了錢,看似不像開發建設一樣養雞生蛋,但這件事必須抓。抓到最後卻是養了金雞、生了金蛋。”過去我國水土流失面廣、量大。這些年,經過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之後,水土流失連續實現面積和強度的“雙下降”。越來越多的地方實現了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歷史性嬗變。比如浙江安吉。安吉過去主要發展“石頭經濟”,“風吹土起、雨下泥流”,水土流失比較嚴重。2012年以來,安吉結合“千萬工程”,開展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和治理。現在,全縣的水土保持率提高到了94.2%,效果很不錯,在浙江也是名列前茅。

故事講到這兒還沒結束。那麼,怎麼再向前走一步,讓優質的小流域“閒水”轉化爲發展的“活水”?答案還是“催化劑”。2024年3月,安吉交易了石門坑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旅遊資源6年的經營權,金額達到了3328萬。這是全國第一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2000多名老百姓從中直接受益。可見,要想提升生態的“含金量”,需要“先破後立”。“破”的是發展和保護的二元對立,“立”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正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到百姓,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內生動力得以激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可以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讓中國變美麗的關鍵一招。

這一招,解決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能不能”轉化的問題。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看來,資源環境不是生產要素,不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生態環境是資源、是資產”。他把資源環境視爲重要的生產要素。這樣一來,綠水青山可以從生態環境資源轉變爲資源環境要素進而增值爲自然資本,然後轉化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贊天地之化育”,從理念上破解了發展和保護的二元對立。

這一招,解決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會不會”轉化的問題。想要打通轉化渠道,需要資源稟賦。資源稟賦能夠給地方帶來比較優勢。當然了,我們也離不開內生動力。而內生動力要依靠人民羣衆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它激發出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用制度去保護生態環境,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尊重人民羣衆的首創精神統一起來,不斷地去完善制度供給,降低制度成本,努力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的堵點和卡點。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美麗中國75年的發展密碼。我們想要讓美麗中國變得更加美麗,這就需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高水平轉化。這裡還有一張票,是在林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碳票。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爲每片樹林固定二氧化碳功能作爲資產,進行交易的“身份證”,藉助碳票的催化作用,青山綠水真的變成了無價之寶。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高水平轉化的進程中,人民做守正創新的開拓者,政府做“無中生有”的大文章,市場做點石成金的妙功夫。未來,相信我們美麗的中國,一定會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