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好規矩穩預期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強信心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今年兩會期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再次成爲討論熱點,不少代表委員的建議據此展開。在諸多討論和建議中,“法治”成爲一大高頻詞。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民營企業家瞭解到,“法治”之所以受關注,根本仍在於穩定預期。

目前,立法進程提速,2024年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已寫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在進一步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業內專家建議,既要從觀念和制度上落實平等、公平的理念,還要在具體舉措中加大對違反政務誠信的行政機關懲治力度。

立法進程提速

3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報告提出,2024年將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民營經濟促進法等。

2月21日,司法部黨組書記、部長賀榮強調,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啓動,要堅持開門納言、彙集衆智,廣泛聽取意見,遵守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效,凝聚各方共識和力量,制定一部務實、管用、操作性強的法律。

“此次立法是對去年全國工商聯在兩會提案的迴應。”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毅認爲。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提案》,其中就提到了促進民營經濟的六項基本原則:地位平等、共同發展、公平競爭、互惠合作、平等監管與平等保護。

此後各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磅政策頻頻出臺: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佈;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宣佈在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早見效;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還出臺了涉及民營經濟的數十項針對性配套措施……

張毅認爲,以如此快的速度進入立法過程,反映出國家對民營企業呼聲的重視,用立法的形式保護民營經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更體現了中央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

民營經濟促進法引熱議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在多個代表團的小組會議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對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具體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張道宏建議,針對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益的行爲,設置嚴格的法律責任和追究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陳永東建議,在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中,重點把握以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關切爲導向,聚焦解決制約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的因素,固化保護民營經濟的有效舉措;同時,統籌運用法定監督方式,監督發現的問題要持續跟進,推進問題解決,進一步增強監督工作的剛性和實效。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團總裁蔡金釵建議,要進一步規範異地辦案程序,防止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最大限度減少偵查辦案對民營企業正常辦公和合法生產經營的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方大集團董事長熊建明則建議,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時要多徵求民營企業家和社會各方面意見,完善相關配套規定,體現可操作性。

討論聚焦

“平等”“穩預期”

在衆多討論和建議中,“平等”是民營企業家和法律相關人士共同提到並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在觀念上確立平等對待的法治觀念,不需要對民營企業有什麼特別優惠和待遇,只要做到平等對待就是最好的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周桐宇同樣認爲,真正落實公平對待、公平競爭至關重要,同時期待民營經濟促進法能切實從法律制度上把國企和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用硬實的措施儘快落下來”。

“立法是穩預期、提信心的關鍵舉措。通過立法迴應和解決當前痛點和焦慮,讓民營經濟的發展吃上長效有力的法治‘定心丸’。”張毅稱。

事實上,可預期性同樣是企業家們關心的政策效果。

“爲什麼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因爲營商環境一定要把規矩說清楚。”有來自民營企業的人大代表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之所以今年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這麼受關注,是因爲法律條文能把“規矩”固定下來。“至少我明確知道邊界在哪裡。”該人士稱。

政府角色至關重要

縱觀前述討論與建議,政府角色如何定位事實上成爲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起點。

今年多地的“新春第一會”都不約而同地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爲全年工作的頭件大事,這樣的重視同樣延續到了今年兩會。

“下一步的重點是在‘三化’上持續發力,增強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市場發展活力。”在3月6日舉行的開放團組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長龔正說。所謂“三化”,是指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在下一步工作中,上海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法治化基礎保障和國際化重要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市長李摯也表示,將堅持以更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聚焦經營主體全生命週期服務,常態開展“走找想促”“三送三解三優”“企業家沙龍”等活動,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本質上是企業和企業家對政府的信賴,只有政府講誠信,才能建立起企業等市場主體對政府的信賴、對法治的信心,才能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馬懷德稱,要加大對違反政務誠信的行政機關懲治力度,增強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對法治的信賴以及對法治的信心。

例如,在重大行政決策和政策制定方面爲民營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嚴格規範有關“招商引資”“建設項目審批、規劃”等重大行政決策行爲,防止出現因地方領導頻繁更替導致的決策政策不穩定。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和多層次、多元化、多措施的政務失信懲戒制度,切實加大對違反政務誠信的行政機關懲治力度,確保行政機關不敢違約、不能違約、不想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