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罹糖尿病有「泡泡尿」不在意 10年後慘了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副院長黃政斌說明,有老翁罹患糖尿病但未控制飲食也不在意出現泡泡尿,罹病10年後出現尿毒症開始洗腎。(北榮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70歲王先生10年前發現糖尿病,2、3年後血壓也漸漸高起來,開始有微量蛋白尿,並未特別在意,飲食也未有節制,5年後發現腎功能指標肌酸酐開始上升了,泡泡尿變得明顯,腎絲球過濾率只剩30,才驚覺腎功能下降已經不可逆了,10年後的現在已經發生尿毒症,進入洗腎狀態。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副院長黃政斌指出,根據臺灣腎臟醫學會的統計,近幾年糖尿病高居洗腎主因第1位,大約在4成到5成之間,而北榮新竹分院洗腎室統計,近幾年因糖尿病進入洗腎的病患超過5成,一度逼近6成。

爲何會發生糖尿病腎病變呢?黃政斌解釋,主要是血糖控制不良,當腎臟長期過濾血糖濃度過高的血液時,使得腎臟細胞出現結構性的變化,例如腎絲球增大、纖維化、以及基底膜增厚等,另外也會導致腎臟血流的自動調節機制損壞,進而發生腎絲球硬化。

許多患者有疑問,糖尿病腎病變能否預防,黃政斌表示,依照不同的危險因子,可分成可預防的與不可預防的危險因子。不可預防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患病時間、患病年齡、家族史。可預防的危險因子包括三高、抽菸、肥胖、高蛋白飲食。

若要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變,黃政斌表示,要做例行的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檢測,才能早期發現腎臟是否已經受傷。當已經發生腎臟病,預防腎臟病惡化很重要的關鍵4件事包括嚴格控制血壓、預防泌尿道感染、避免腎毒性藥物、規則用藥達到治療目標。

近幾年有許多藥物可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惡化,讓腎臟可用得更長久,黃政斌表示,因此應配合醫師依照病患給予個別化的治療,並達到治療目標,才能達到延緩尿毒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