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分不清 所以要無色覺醒

臺灣長期以來被藍綠綁架,民衆對藍綠惡鬥感到厭惡,但多數人又不屬任何政黨,甚至是藍是綠分不清。也因此,更要無色覺醒。圖爲9日「大政治大爆卦」現場。(中天電視提供)

儘管蔡政府稱臺灣出現「天然獨」,但民調卻顯示泛中國人認同續增;同時,全臺具政黨黨籍身分者不到6%,結果,公衆卻不斷爲統獨、藍綠而撕裂,每到選舉便淪爲政黨奪權工具,選後再埋怨政治拖垮臺灣。如果你我都認爲藍綠分不清,政黨惡鬥現象不該持續,那麼,就該透過無色覺醒,啓動新一波民主改革。

決策偏狹 民衆遭仇恨分裂

臺灣約莫在319槍擊案後,藍綠陷入對立。10多年來,舉凡統獨、內政各類國政事件,多以政黨色彩二分法,欠缺理性思辨互不相讓,這不僅讓決策陷於偏狹,更讓失利者產生怨恨,仇恨螺旋持續擴張。

問題是,民衆是主動分裂,還是「被分裂」?答案恐是後者。以統獨立場來說,民調顯示,當兩岸交流增加,或考量和平因素,自認泛中國人比例就會增加,否定認同中國人比例則下降,即便年輕世代也如此。問題是,每當選舉將屆,在政客的激化下,這種務實理性立場總被放一邊,取而代之的是「藍統綠獨」的衝撞。

擺脫困境 跨出改變第一步

理想的民主雖應具備多元色彩,但從各國實務運作看,確實難避免走向兩極。但,面對民主轉型之痛,美國出現反建制派力量選出川普,法國擺脫左右派的馬克宏,儘管好壞暫難判斷,但至少跨出改變第一步;反觀臺灣,難道還想繼續卡住不動,拒思脫困之道?

尤其,多數臺灣人是無黨無派,怎甘願每次到選舉總被政治顏色牽着鼻子走;如果說走向藍或綠能迎來好結果,就算了,問題是臺灣歷經一次又一次政治堅壁清野,到底我們生活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差?事實擺在眼前,別再欺騙自己明天會更好。

中道理性 啓動新一波改革

無色覺醒,是公衆對政治困境感到不滿產生的「反省」力量,這不是反政黨,更不是反政府,而是從個人出發,反思自己是否應放下有色眼鏡,以中道理性檢驗政府與政客,拒絕再被藍綠綁架。

當這股力量成爲主流,必然讓死水一灘的選舉出現不一樣的結果。而掌權者爲避免被淘汰,必然會服膺民意,放下本位主義,以順應這股新政治潮流。

換言之,決定臺灣能否出現無色政治的前提,在於公衆得先無色覺醒。當愈來愈多人對政治現況產生疑惑,並進一步做出改變,新一波民主改革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