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水的孩子」闖美國書市 從政治受難者一生看臺灣近代史

《來自清水的孩子》全書4冊,從平凡的小人物故事,窺看臺灣重要的近代史。(圖/慢工出版社)

臺灣圖像小說「來自清水的孩子」英文版在美國上市,作者、繪者及譯者本週在美東巡迴開講。從小人物看大歷史的架構,配合風格多變的繪畫表現手法,引起讀者熱烈迴響。

「來自清水的孩子」繪出政治受難者蔡焜霖的生命故事,橫跨日本統治、國民政府來臺、白色恐怖、解除戒嚴到臺灣民主化時期,有如臺灣近代史縮影。作者遊珮芸、繪者周見信、英文版譯者金翎(LinKing)24日起分別在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公共圖書館出席文學講座,今天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分享心得。

遊珮芸說,講座上看到一些臺裔年輕人,她很開心能透過這部書和他們談臺灣歷史。也有早期旅美的長者十分在乎臺灣民主化歷程,私下問她蔡焜霖如何找到「原諒的力量」,這是她在臺灣講座較少遇到的讀者提問。

蔡焜霖生於1930年,2023年逝世。生前曾因參加讀書會,被羅織「參加非法組織」罪名,遭判刑10年,囚於綠島。出獄後,他在出版審查嚴格的年代創辦保留臺灣漫畫香火的「王子」兒童雜誌,並協助臺東紅葉少棒隊到臺北出賽,促成紅葉傳奇。退休後積極參與白色恐怖平反運動,推廣人權教育。

遊珮芸現任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2016年初遇蔡焜霖,深感兒童文學領域的臺灣歷史大量素材都是翻譯而來,缺乏「自己的故事」,她因而萌生把蔡焜霖人生故事變成作品的想法。

她說:「給年輕人看,漫畫應該是CP值最高的,花的人力跟錢最少,但可以講很完整、很深的故事。」

遊珮芸回憶說,2018年初開始訪談,蔡焜霖起初覺得自身故事不值得做成漫畫,幾經思考才答應。彙整資料、撰寫腳本後,2019年周見信加入創作,2020年4月推出「來自清水的孩子」首冊,直到2021年12月第四冊發行,共訪談蔡焜霖10多次,每畫一冊都先給蔡焜霖過目,修改完成才送印。

這套圖像小說已售出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7種語言國際版權,獲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金漫獎及德國、法國、美國等地圖書獎項肯定。

遊珮芸說,臺灣歷史對國外讀者來說相對複雜,曾有人讀完「來自清水的孩子」後跟她說,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可串起瑣碎的知識訊息。他期待美國讀者也能有類似反應,透過蔡焜霖的故事弄清楚原本搞不懂的事情。

「來自清水的孩子」是周見信首部漫畫創作。他說,由於故事嚴肅,他一開始就設定不走誇張的日漫風格,希望作品兼具文學性、藝術性。很高興今年參加德國萊比錫國際動漫展時,當地媒體報導臺灣繪出自己的漫畫特色,亞洲漫畫出現日漫的另一種選擇。

這部作品將蔡焜霖人生拆成4階段,從童年、綠島關押、發展事業到人權志工,周見信融入鉛筆、版畫、漫畫網點、拼貼等多元表現手法,期望讀者透過圖像感受角色心理轉變、大時代變化。

周見信說:「主角生命史底下是整個臺灣大歷史背景。小人物比較容易把人帶進故事,希望不同國家讀者看的時候能理解,臺灣能走到今天的民主自由是經過這些變化而來。」

生於美國、在臺灣成長的譯者金翎以中英文爲雙母語,也學習日文。金翎說,美國很多人不熟悉臺灣歷史,她學日文時,曾有同學納悶爲何很多臺灣長者「迷戀日本」、渴望當日本人,不瞭解這個族羣在日治時期受日文教育的背景。

金翎認爲,臺灣民主化歷程或許也能給擔憂「民主倒退」的美國民衆一些啓發。

她說:「過去100年,臺灣很大一段時間不是民主國家,我們卻很迅速地變成民主制度,獲得自由。在美國,最近大家感到很悲觀,好像民主要幻滅了,或許看這套書後會發現民主化也能很快。」

《來自清水的孩子》第一冊主要使用淡粉的顏色,代表傳主的童年時期,書中亦描繪了當時官方語言轉變的過程。(圖/慢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