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兩岸論述轉清晰 學者:臺灣社會更兩極
「亞洲角度與聲音:美中緊張下的地緣政治結果」論壇。(蔡宗穎攝)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主張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大政治系教授童涵浦今日指出,賴清德相較馬英九與蔡英文,兩岸論述上更爲清晰,但是臺灣社會在這次選後更爲兩極化,對賴主張的全社會防衛觀念而言,如何整合社會,將是一大挑戰。
由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舉辦的「亞洲角度與聲音:美中緊張下的地緣政治結果」論壇今舉行。童涵浦以「美中緊張下臺灣的戰略模糊及清晰」爲體發表演說。
童涵浦首先分析從馬英九、蔡英文到賴清德的兩岸論述。馬英九當年獲得58.45%的支持度,擁有強大民意基礎。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支持九二共識,一箇中國各自表述,在位期間也和中共外交休兵,沒有和中國競爭邦交國數量,強調經濟第一,政治第二。馬英九時代臺灣採取的是偏向統一的戰略模糊,但當時美中競爭也不像今日那麼激烈。
談到蔡英文時期,蔡英文也有強大民意基礎,但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轉而主張臺灣事實上的自治權,也採取包含新南向政策、軍事改革等作法試圖達到目標,不過在中國方面,習近平立場開始更強硬。總結蔡英文時期,仍是戰略模糊,但偏向獨立的立場,同時美中競爭開始升溫。
他認爲,至少在馬英九和蔡英文時期,臺灣在兩岸論述上至少還有一定程度的模糊空間,但到了賴清德時期,首先,賴的民意基礎不如前兩位總統,且論述上也偏離蔡英文的模糊路線,正如昨日賴清德的演說,他認爲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臺灣是一樣的,重點在於我們和中共是兩個不同的實體,這是一個非常清楚的訊息。
他指出,在民意基礎低且兩岸論述清晰的情形下,賴會面臨來自社會更兩極化的反應,且根據他的調查,臺灣社會的意見也更兩極化。最後他說,即便賴主張的全社會防衛觀念需要比以往更多的合作,但是在面臨兩極化的臺灣社會,如何達成這個目標,目前也還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