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擊浪》舉辦研討會 青春化表達打開重大革命題材新畫卷

1月11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電視劇《鯤鵬擊浪》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責任公司、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長江電影集團、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相關負責人,業內知名專家仲呈祥、李京盛、黃如軍、王一川、盧蓉、李春利,《鯤鵬擊浪》總製片人高軍、總編劇馬繼紅、導演劉飈,主演劉承林、米卓清出席了會議。

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與會領導、業內專家、劇組主創共同分享了電視劇《鯤鵬擊浪》的播出情況和創作歷程,並從主題思想、藝術創新、現實意義等角度對該劇進行了全方位分析和點評。

深遠影響:爲新時代青年厚植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提供精神之鈣、力量之源

作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電視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扶持項目、“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精品項目、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週年獻禮作品,《鯤鵬擊浪》由高軍擔任總製片人,馬繼紅擔任總編劇,劉飈執導,劉承林、米卓清領銜主演,以青年毛澤東爲敘事主線,講述了毛澤東自1918年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到1921年他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走過的不平凡的革命歷程。

該劇自12月18日開播以來,憑藉青春化的革命視角、平視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引發觀衆共情的生活流敘事,收視一路走高,網絡熱度持續升溫。數據顯示:該劇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 8000萬;抖音話題播放量超 4億;騰訊視頻評分 8.9 ,騰訊革命劇榜 TOP1、騰訊現實劇 TOP1、愛奇藝歷史劇 TOP1、愛奇藝戰爭榜TOP1、優酷革命劇榜 TOP2。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文匯報、文藝報、國家廣電智庫、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國藝術報、環球時報、首都廣電、上海電視、北京大學官博、湘潭大學團委官博等主流媒體爭相報道該劇,各界好評如潮。

研討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表示《鯤鵬擊浪》講了毛澤東在北京的三年生活,《問蒼茫》講了他回到湖南的七年生活,毛澤東年輕時期關鍵十年的人生歷程,這兩部作品很細緻地展現出來。“這是百年前那一代年輕人從他鄉到故鄉的故事。爲什麼這兩部作品能夠引起今天年輕人的共鳴,不僅是歷史細節給了大家更豐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像一面鏡子映射了百年前那一代青年人的奮鬥經歷,跟今天的年輕人處境有很多相似之處,給了當下青年很大的激勵和啓發。所以這些好作品還要繼續傳播,發揮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蘇評價《鯤鵬擊浪》填補了電視劇創作空白。知難而上、知重負重的艱苦創作背後,是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和使命擔當。“《鯤鵬擊浪》以年輕化、青春態的藝術化表達,完成了對中國革命青春主題的壯麗書寫。貫穿的青春敘事和青春對話,是深邃的思想光輝、閃耀的人生光芒,是毛澤東的思想進步與心路進程。《鯤鵬擊浪》高揚最鮮豔的青春旗幟,唱響最嘹亮的青春之歌,生動呈現毛澤東艱難求索的青春歲月。激昂勵志的青春故事,滾燙出彩的青春底色,爲新時代青年厚植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提供了精神之鈣、力量之源,也激勵我們鼓足邁進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昂揚奔赴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

北京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中心主任、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朱禮慶介紹了

該劇播出情況和播出成績:“《鯤鵬擊浪》在北京、浙江、廣東三家衛視的收視均居省級衛視前列,好評如潮,獲得了收視和口碑雙豐收。《人民日報》評價《鯤鵬擊浪》將革命的洪流激盪與熱血青春的美好相交融,將社會的磨礪與青春的成長相重疊,完成了對革命先輩青春的禮讚。”

回顧《鯤鵬擊浪》的創作歷程,該劇總編劇馬繼紅用“堅持”、“信仰”、“拼搏”這三個詞概括:“堅持選新人、用新人,這個方向不動搖。這部戲最大的特點就是青春。劇中演員基本都是00後,最年長的,飾演毛澤東的劉承林是1996年出生。選角公開、公平、公正,這種不講條件、不論資歷、誰優秀誰上崗的選角做法,爲演藝圈流入了一股清流、吹進了一股清風。”馬繼紅表示:“我們劇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上黨課、學黨史、參觀毛主席故居和紀念館,走進北大和湘潭大學與青年學子對話,以此激發年輕演員演偉人、學偉人,真正走進歷史,激發演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生動的主題教育對演員是一種靈魂的洗禮,更是一種成長和昇華。拍戲的120多天裡,演員們在炎熱夏天穿着棉袍拍冬天戲,沒有一個叫苦,發燒三十九度仍然在拼。臨近殺青,導演整整36個小時沒閤眼。與其說他們是在拍戲,不如說他們是用愛、用情、用心、用命在構築心中的理想。”

“作爲主席的家鄉人,能拍一部中國偉大領袖和英雄的電視劇,我特別自豪。”該劇導

演劉飈表示《鯤鵬擊浪》是一個英雄故事;是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生命傳奇;是一部禮讚中國第一代解放運動先驅者的青春之歌、生命之歌。“這是一部關於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愛的青春記憶。它告訴人們,無論是飢寒交迫的絕望,還是血雨腥風的絕境,一旦理想之火被點燃、信念之光被照亮,人的生命就會迸發出無窮盡的精神力量,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能被征服。崇尚英雄才能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我希望永遠拍英雄的故事。”

毛澤東的飾演者劉承林表示作爲演員,他對於角色的理念就是希望可以成爲他,在他的故事裡一起生活、一起成長。“這部戲拍了125天,我一共有690場戲,這不是件輕鬆的事。我覺得身體上的勞苦能夠克服,但是創作上遇到的那種艱難會讓人非常脆弱。這個尋找的過程跟故事中那羣年輕人尋找曙光的過程是一樣的,我在他們身上獲得了非常多的能量。對我而言,這份成長是由內而外,全方位的成長,讓我找到了演員腳下的那個根、心裡的那道光。”

楊開慧的飾演者米卓清表示作爲一個剛畢業不久的演員新人,能演楊開慧簡直像做夢一樣。“什麼是好的表演?就是在那個時間和環境裡,我不是表演她,我就是她,想她所想、愛她所愛。這段經歷一直貫穿我的生活,楊開慧和她的精神好像在我的身體裡靜靜地存在着,我不想剝離出來。我們演偉人也是學偉人,學楊開慧的真誠、堅強、勇敢,學她的善良開朗,這些洗禮了我,也滋養了我。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她讓我更加明白付出和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藝術創新:往歷史深處走、往思想深度開掘,敢於求變,貫徹落實“育新人”

對於《鯤鵬擊浪》的創作特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高度評價《鯤鵬擊浪》是往歷史的深處走、往思想的深度開掘,在生活世界之外穿透到精神世界。“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者、先行者,中國式現代化的奠基者。青年毛澤東的光輝歷程在《鯤鵬擊浪》得到了生動呈現,這是藝術工作者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更加自覺的歷史意識,以正確的大歷史觀展現重大革命題材,達到了新的高度,提供了新的經驗。在把握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相統一上,《鯤鵬擊浪》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評價《鯤鵬擊浪》是今年重大革命題材創作中,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新”。他表示:“題材新、表現手法新,啓用全新的演員陣容,讓革命歷史題材表演風格爲之一變。該劇再現了革命者的青春歲月與成長曆程,爲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創作在面對新時代的創新性表達和審美提升上,做了三大探索:第一、廣闊的歷史時代景象與細膩的人物成長經歷雙線交織互動;第二、青春化的藝術表達與歷史厚重感融匯貫通;第三,以情感濃度灌注于思想深度,展示出一代傑出青年豐富的精神世界。”

“這是重大革命歷史影視創作的又一個高峰之作。”原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黃如軍點贊《鯤鵬擊浪》一個顯著特點是以人物爲中心,圍繞人物講故事、圍繞故事講歷史、以歷史看時代。對此,他談了五點感受:“第一、青春勵志,《鯤鵬擊浪》是青年人的精神高地;第二、故事新穎,表演引人入勝;第三、人物出彩、各具魅力。在我看過的電視劇裡,這部劇的楊開慧演得最好;第四、劇情真摯、感人至深;第五、人文氣息濃厚,清新的風氣撲面而來。”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以《重繪青年革命偉人的尋夢心路》爲題,談了幾點感想:“第一、在歷史文獻碎片的互文性交融中想象出鮮活好故事,可信度高;第二、選拔和啓用新人演員,重繪青年毛澤東革命道路尋覓時期的時代景觀,現場感逼真;第三、多重情感線緊密交融,化理爲情、情理交融、百川歸海;第四、在衆多人物羣像中,烘托青年革命偉人形象,互爲鏡像。”

在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盧蓉看來,《鯤鵬擊浪》情感戲充沛的情感力量和這美學文化上歷史感的飽滿衝擊,令人感動:“第一、撲面而來的青春感和生命感,它譜寫了一曲崢嶸年代烈火青春的序曲;第二、用日常活動、人物交往、多重維度的親情線索以及成長中重要情感片段豐富了偉人的形貌;第三、以人物爲中心創作,它以毛主席爲核心,帶動了那個年代的傳奇性人物,集體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景象;第四、一些昇華寫意的美學段落飽含深情、傳神動人。比如程門立雪、書院問心、在湖湘會館雪夜陳情、繁星之下的紀念等。”

《光明日報》文藝部編務統籌、高級編輯李春利認爲“特型演員”這個詞現在基本不存在了,當下觀衆其實對演員外在的形似並不特別在意,更加註重演員表演上的神似。《鯤鵬擊浪》中1918至1921年這個時段的年輕人,他們當時就是十幾、二十多歲,必須啓用新人,他們的演技也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一百多年前的一個年輕人,爲生計要謀生,要爲國家謀出路,這樣歷程的展示很接地氣,對偉人的解讀也非常多元。劇中雖然寫了毛澤東作爲一個普通青年的成長,但也寫出了他不平凡的一面。除了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毛澤東的內驅力非常強大,他確實捨棄了小我小家,心懷天下。這就是一個被賦予時代使命的人,他就是偉人。”

“在培育新人這一點上,《鯤鵬擊浪》特別值得肯定”。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總結表示:“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週年的重大節點,在這樣一部重大革命題材作品中敢大膽啓用新人,這是電視劇賡續紅色血脈的一次大膽實踐,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育新人’的一個舉措,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