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爲何政府同一篩檢方式 8月精準度比4月時還低?
指揮中心8月22日提出的篩檢精準度數值(取自指揮中心提供給媒體的圖片)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堅持不願意擴大篩檢,連對入境全面篩檢也不願意,而指揮中心提出的理由是篩檢試劑精準度有限,擴大篩檢容易出現大量僞陽性、僞陰性,然而對比指揮中心4月和8月時的說法,竟出現同一種PCR篩檢方式在8月時精準度比4月時還低的詭異現象,不禁讓人疑惑,難道指揮中心都是在沒有經過嚴謹驗證之前就提出這些數值的嗎?那怎能以這種未經檢驗的數值,作爲抗拒擴大篩檢的理由?
4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告訴外界,採用PCR方式篩檢,檢驗的敏感性95%、特異性99.99%,並以採算出如果對社區所有有症狀者篩檢,可能會出現多少僞陰性、僞陽性個案;結果到了8月22日,指揮中心又宣稱篩檢的敏感性僅90%、特異性95%,如果對入境者全篩會出現大量僞陽性、僞陰性。怎麼時間過了4個月,我們的篩檢精準度反而越來越低?
這有三個可能,首先,4月28日篩檢精準度的數值,是指揮中心在缺乏足夠驗證之下假設、推論出來的,所以被後來經過實證的數值推翻。但如果4月28日指揮中心可以在缺乏實證的情況下信口開河,焉知如今不會?所以第二個可能,兩次給的數值都是假設出來的。
果真如此,依照這種數值算出來擴大篩檢後可能出現的僞陽性、僞陰性人數自然也就不足採信,無法構成抗拒入境者普篩的理由,因爲說不定我們篩檢的精準度其實遠高於政府給出的這些數值,出現僞陽性機率微乎其微。
最後一個可能,或許4月時我們有辦法買到比較多國際上先進廠商製造的篩檢試劑,所以精準度較高,但如今卻買不到這種高品質的只能用比較爛的試劑。
倘若如此,難道只要減少篩檢人數、不篩無症狀民衆就算是解決問題了嗎?該做的應該是趕快設法自制或購買到精準度更高的試劑,否則我們不可能都完全不篩檢,每天還是有一千多人從外國入境,政府持續用爛的試劑對當中有症狀者篩檢,到時驗出一堆僞陰性縱放到社區怎麼辦?
注1:檢驗方法的敏感性(sensitivity)是指真正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陽性;特異性(specificity)是指真正沒有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陰性。
注2:儘管陳時中8月22日談到篩檢時沒有說是用PCR或快篩,但4月28日他宣稱快篩敏感性才75%,PCR則有95%,對照8月22日他宣稱篩檢敏感性有90%,乃至於對1月起入境的25萬人全篩要多花8億元,算起來一人要花3千多元,與之前指揮中心宣稱PCR篩檢每人每次成本3千元之說吻合(快篩每人每次成本僅200元),顯然8月22日所指就是針對PCR方式的篩檢精準度,但也因此就出現了同樣是PCR方式篩檢,精準度卻隨時間越來越低的弔詭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