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專家解讀)

■ 受訪專家: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商首席專家、研究院院長 李鳴濤

據路透社近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發佈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中國將提升跨境數據管理,優化跨境電商出口監管,助力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走出去”。該報道指出,跨境電商已成爲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包括希音、拼多多旗下的Temu、阿里巴巴的全球速賣通在內的公司將中國製造的產品“跨境”銷往全球市場,這些公司都發展迅速。這爲專注於國內消費的企業開闢了一條新的增長路徑。

當前,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呈現三方面特點——

一是發展速度快。統計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倍。2024年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5776億元,增長9.6%,其中出口4480億元,增長14%。在當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強、傳統線下貿易不斷承壓的大背景下,跨境電商規模大、活躍度及創新能力高、靈活性強等特點,較好地適應了貿易環境的新變化,滿足了外貿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在跨境電商帶動下,海外倉等新型外貿基礎設施也在不斷髮展。

二是加快轉型升級。近年來,跨境電商企業在廣告、稅費、物流、合規化運營等方面的成本有所上升。轉型升級和模式創新既是必然要求,也是大勢所趨。跨境電商企業不能僅簡單滿足於“開店、賣貨、賺取利潤”,還要提升對目的國市場需求的感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優化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目的國消費者的需求,進而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跨境電商企業還需推動市場多元化來降低風險。除了歐美市場,還可聚焦新興市場。此外,運營規範化、智能化、綠色化等也都是跨境電商企業未來的轉型方向。

三是“跨境電商+產業帶”成爲外貿新風口。現在,一些跨境電商企業推出“全託管”模式,即針對一些傳統企業和商家缺乏跨境電商經驗及人才的短板,賦能和支持其轉型出口,開闢國際市場,拓展海外商機。這有助於降低跨境電商行業的進入門檻,推動跨境電商平臺與傳統產業帶的深度結合,提升相關企業和商家開拓全球市場、適應多元化市場需求的能力,推動“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和品牌化發展。

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發佈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從積極培育跨境電商經營主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優化監管與服務、積極開展標準規則建設與國際合作五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政策全面、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基本覆蓋了在跨境電商出口及海外倉建設上政府能夠發力的政策點。例如:培育“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模式發展標杆,有利於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技術等企業可按規定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或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有利於相關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等利好;探索推廣跨境電商出口拼箱“先查驗後裝運”模式,有利於提升跨境電商企業物流效率。總體來看,這些政策能夠幫助跨境電商企業解決當前面臨的實際痛點、難點,使其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還能提升行業整體發展信心。

當前,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跨境電商作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與海外倉等新型外貿基礎設施協同聯動,一方面能夠推動更多全球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滿足國內消費升級的需求,讓全球企業享受中國市場發展的紅利;另一方面能夠助力更多“中國製造”走出去,讓海外消費者享受到高質量的中國商品,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這對於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意義重大。

未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跨境電商行業將加快與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持續創新應用場景與服務模式,推動國際貿易的數字化轉型。跨境電商與“中國製造”優勢相疊加,也將更好地賦能“中國製造”,擦亮中國品牌。

(本報記者 李嘉寶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