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藏安全隱憂 英國大學期待與臺灣合作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院長芬克斯坦在英國國會一場聽證會上說,孔子學院明顯是中國政府的影響力工具,具政治象徵功能,英國大學院校宜儘早擺脫。

不過,他指出,英國同時也有必要強化中國與中文研究,「與臺灣合作的可能性就十分吸引人」,若能有快速進展,對英方而言是好事。

芬克斯坦(Anthony Finkelstein)是非政府部門公共機構「英國研究與創新局」(UKRI)董事,曾任英國政府國家安全首席科學顧問。UKRI受英國政府資助,投資國內科學研究活動。

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2月28日舉行聽證會,主題爲「英國大學與專制政權的互動」,應邀出席作證的除了芬克斯坦,還有英國大學聯合會(Universities UK)執行長史登(Vivienne Stern)、智庫「蘭德歐洲」(RAND Europe)分析師金博(FionaQuimbre)、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國際關係教授希瑟蕭(John Heathershaw)、負責國際事務的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副校長馬凱(Alan Mackay),以及彙集超過20所英國一流大學的「羅素大學集團」(Russell Group)執行長布萊德夏(Tim Bradshaw)。

儘管中國不是唯一的專制政權,由於英中雙邊研究合作密切、中國是英國外籍學生主要來源之一、中國資金持續挹注英國大學院校、英國境內的孔子學院數量在全球名列前矛,而來自中國的安全挑戰近年在英國政壇日益引發關注,中國自然成爲聽證會焦點。

出席作證者多指出,英國政府有必要提出連貫、一致、整合度高的對中政策;改善法令規章制定工作、避免疊牀架屋和窒礙難行;建立常設專業諮詢機制,以利大學院校在國際合作與國安相關事務取得明確指引,例如2021年由政府成立的「研究合作諮詢團隊」(RCAT)以及由研究型大學自主成立的「高等教育機構出口管制聯合會」(HEECA),就是好的開始。

關於研究合作潛藏的安全威脅,金博指出,現行指引關注的範圍太狹窄,例如未觸及中國的人才招募計劃,學生會等潛在的影響力活動組織,日新月異的捐贈、投資和技術轉移手段,以及如何透過長期經營特定人脈影響學術研究方向等。

她提到,部分大學院校使用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中國國防大學追蹤器」(China DefenceUniversities Tracker),調查中國特定大學院校與軍方和安全單位的關聯;但實務上,爲掩蓋這類關係,中國學者專家可隱匿實際上的服務單位,甚至刻意提供錯誤的單位英譯名稱及其他誤導性的資訊。

另一方面,儘管出席作證的專業人士有共識,英國國家安全與利益應是任何國際往來首要考量,但部分人士強調,切斷與中國的交流將十分不智。

布萊德夏指出,認爲只有中國能從合作關係獲利是錯誤的觀念。中國投注在研究工作的金額是全球第二大,掌握的人才庫在全球數一數二。期待英國以自己的力量執行所有研究項目顯然不切實際,預算也不足以支撐英國在所有研究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英國該做的是尋求對自己有利的合作,並保持警醒、有效管理與中國的關係。

史登則說,中國大量投資研究工作,無論是品質或產量如今都有大幅成長,「中國在部分尖端研究領域佔領先地位,我們必須確保自己不被孤立」。

然而,芬克斯坦指出,雖然仍有可能維持交易關係,但價值觀不同的對象稱不上是合作伙伴;各大學院校應積極管理這類交易關係及其伴隨的風險,包括對方恐利用各式灰色地帶以及大學院校、科研體系內部的脆弱點。

至於孔子學院,布萊德夏認爲,整體而言,它們帶來的好處大於壞處;若要廢除孔子學院,政府應提供資金協助建立其他學習中文和中國相關知識的管道。與會證人多提到,英國必須正視中文和中國事務人才嚴重不足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