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大尺度韓漫被翻拍,國產版像純愛片,韓版卻直擊人性?
一部Sir不怎麼看好的韓劇漲到8.5了。
要知道,現在已經大結局,對於爛尾風險高的韓劇來說,確實是個例外。
對比更慘烈的是:
我們先拍的國產電影版,只有6.2。
韓劇到底做對了哪?
難道僅僅是因爲水土服了嗎?
今晚打開——
照明商店
조명가게
去年底,章若楠白宇帆主演的國產版《照明商店》上映。
票房2.75億(超過了話題度更大的《芭比》》)。
甜,寵,美。
但看過原著漫畫的觀衆說,故事講得像PPT,沒把內涵拍出來。
如果光看電影版,還真以爲這只是個純愛片。
那原版故事到底長啥樣?
同樣的故事,同樣的玄學。
以及,同樣講述每個東亞的普通人,聽了好多大道理,但仍然過不好的這一生。
《照明商店》,完全就是我們的嘴替。
沒有唯美的暖色調。
動輒髒亂、泥濘,甚至有些暗黑。
不是童話,倒像都市怪談。
明明更“切題”,但內娛反而慘敗,爲什麼?
在Sir看來。
只要聊乾淨這個問題,也就解釋清楚了中韓兩個版本最本質的差異。
那就是:如果大衆已經聽過一個故事一百次,你要怎樣講好第一百零一次?
這不僅僅是考驗市場敏感性,更拷問創作者那顆呈給觀衆的心。
看完這篇,或許你再來判斷Sir前面所謂的“降維打擊”,是否誇張。
01
什麼是“照明商店”
故事從一家燈火輝煌的商店講起。
沒人說得清楚它是什麼時候坐落在這裡,也沒人記得它的具體位置。
只知道它在一條長長的、黝黑的巷子盡頭。
需要歷經風雨,甚至摸爬滾打,才能到達。
照明商店的老闆,是個戴着墨鏡的男人(朱智勳 飾)。
店裡亮着數不清的燈泡,每天接待數不盡的客人。
除了老闆口中“大部分都是誤闖”的路人之外,還有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但反而最不讓他意外的人。
——學生妹賢珠。
媽媽要求賢珠每天都來買燈泡。
怎麼,這賣的是日拋型燈泡嗎?
再看,行李箱滴血的長髮女人。
明眼人看了都害怕,但老闆依舊面不改色。
頭髮結冰的男人,嘴裡嚷嚷着自己在追一隻狗;
穿着紅色高跟鞋的女人,身高、頭髮可以無限伸長;
走巷子的高中男生,雙腿都被折斷、扭至180度;
刀口舔血的警察,一邊叫喊着罪犯的特徵,一邊衝進照明商店……
但來這裡的人,越怪,老闆反而越熟練。
種種跡象都表明,這燈泡裡,絕對有蹊蹺。
畫風又一轉:
除了在黑暗裡亮得有些詭異的商店外,還有一處地方,同樣貫穿全劇。
護士(樸寶英 飾)上班的ICU病房。
她在這裡主要的工作,是照顧那些沒有脫離危險的患者,等待他們甦醒。
導演用一處巧妙的轉場,暗示了兩處地點的重合。
“能不能醒來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意志”
沒錯,看過漫畫或國產電影的人,其實早已明白“照明商店”最大的玄機。
它根本就不是什麼普通的燈具店。
每一盞燈,都代表了一個人。
02
殊途同歸的人生路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死如燈滅。
傳聞逝者離開的前一刻會容光煥發,彷彿耗盡最後的一絲電量,俗稱迴光返照。
劇中,更是給了“照明商店”一個理論化的解釋:
7%-11%從瀕死的狀態下活過來的人,都宣稱自己走過一條長長的隧道。
那裡很黑,很遙遠,但盡頭有光,有自己愛的人。
是個讓人感到心安的地方。
《照明商店》的原著豆瓣評分9.1,作者是韓國頂尖的人氣漫畫家之一,姜草(上一部代表作是《超能力者》)。
他最大的特點,是將恐怖與溫暖相結合。
用一體兩面的方式,描繪這個人人都曾經幻想,但誰也不知其貌的地方。
商店和醫院:
它們一處在冥界,一處在陽間,共同代表生與死的交點。
從護士的口中我們得知,前些日子剛剛發生過一起大型交通事故。
公交車意外墜橋,傷亡慘重,許多人意識彌留,尚未甦醒。
而那些到訪照明商店的奇怪客人,沒錯,正是徘徊在生死線上的車禍傷者。
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燈”,他們就會停留在陰陽的交接處,永遠認不清現實。
就像劇作其實一開始就給了細節:
現實裡。
某個眼鏡男坐着公交車準備去見戀人。
但在照明商店的世界裡,他不僅下車後完全認不出自己的戀人,甚至想幫她打電話叫車,卻發現手機在不知道什麼時候裂開。
同樣在公交車上的女學生賢珠和媽媽。
賢珠照媽媽的要求每天都去照明商店買燈,卻從未意識到媽媽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再也沒有開口說過話。
鏡頭一轉,現實中賢珠的父親在等女兒從ICU出來時,身上明顯穿着一身喪服。
而那些來到照明商店的怪人,要麼是在生死的邊緣徘徊。
要麼已經死去,但因爲對陽世的人還有留戀,總是遲遲不肯離開。
雖說國產版因爲取材自原著,也保留了大部分人物。
比如指甲反長的女人,在站臺等男人的女人,小巷子裡的歌聲,ICU的護士等等,都源於漫畫的設定。
但不知爲何,國產版一來就開始自爆卡車,放助攻拼命給觀衆送提示。
甚至給護士空降了一個男友的角色,各種潛臺詞,生怕你發現不了他有問題。
說白了,國產是把這個題材當做“強反轉”的懸疑來做,主打一個賺錢的噱頭。
而韓版相較於一味地輸出,更強調“死亡”對於普通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麼。
就像劇作除了還原商店和醫院兩處最大的題眼外,還設置了許多第三方場景。
家,學校,約會的電影院、單身公寓、下班的公交站。
無數個平凡的碎片,拼湊起熟悉的點點滴滴:
原來死亡最殘忍的不是疼痛和病魔。
而是明明身處最熟悉的景象,但生活變不回從前的樣子。
最愛之人的一生在眼前徐徐展開,而你終於無法和她說上一句話。
“照明商店”,作爲貫穿全作的麥高芬(電影術語:指推動劇情的最重要物件)。
在對它的理解上,急吼吼的國產版,從一開始就落了下風。
遠看溫暖,美好,近看瘮人。
而韓版呢?
在它看來,照明商店不是一間什麼可怕的商店,病房,甚至陰森的停屍間。
相反。
它是一個人來人往,充滿煙火氣的場所。
有的人誤打誤撞來到這裡,只匆匆走一遭又返回原來的世界;有的氣數已盡,但親眼目睹才願意相信自己的燈已經熄滅;有的明明即將甦醒,卻爲了愛的人甘願砸碎燈火,留在這裡;有的人送別,有的人回家;有的乾脆不是人……
就像劇裡的那句臺詞:
“照明商店不是一家店,而是一個地方,甚至一個世界。”
如同死亡本身,沒人能說得清它是什麼,也無法下定義,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的最終解釋權和一次性體驗券。
《照明商店》不會試圖向觀衆販賣什麼,只是想創造一個平行時空,試圖給你一個切口,讓你得以在具象化的極端情境下,觀察平日裡藏起來的人間百態。
這樣的發散與自由,卻是將死亡處理爲兩級反轉的國產版,終究難以體會的。
而不能理解到這一層的創作者,又如何將如此廣闊的命題,傳遞給他人呢。
這也是Sir說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謂的“降維打擊”也在於此。
明明是同一個作品,但創作初衷的差異,從一開始就拉開了我們和他們的距離。
03
不要大道理,只要小瞬間
最後,聊聊這部劇改編最好的地方,也是最讓Sir驚喜的一處。
(前方涉及劇透)
在國產版裡,照明商店代表希望,那些沒有找到燈泡的人,最終會迎來死亡。
電影最後,大家一起快快樂樂地登上去天堂的巴士,在過曝的調色和柔光濾鏡的油菜花田背景下,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流淚,在長長的慢鏡頭裡告別。
這確實是一種治癒。
好像是給了觀衆一種“去了淨土世界”的安慰。
但這種虛焦的美化,成了一種匆忙的掩蓋——
我們即將要觸及到死亡的真相時。
立刻轉移話題“避諱”,說句吉利話,彷彿這樣就能歲月靜好。
沒錯,這也是在Sir看來,國產版最孱弱的地方。
彷彿用一種對死亡的極盡美化,就能遮蓋掉這件事對所有人而言的沉重含義。
而韓版呢?
同樣是儒家文化,同樣有對“死”這個字的忌諱,同樣是作爲護士的女主角。
我們看到的是對死亡的麻木,對共情能力收放自如的練就。
皺紋、疲態,真實盡顯。
而在照明商店的世界裡,無論想要尋求生機也好,留下來也罷。
大部分人的動機都是因爲愛,這無可厚非。
親情和愛情,無數次穿越時空,拉近生者與逝者的距離。
但是。
韓版卻誠實地還原了漫畫,保留了一個並不那麼美好,甚至有些弔詭的結局。
還記得那個每晚在公交車站等男人的女人嗎?
當她發現,來過照明商店的人裡面,大家都因爲自己的所愛之人,遲遲不願離去,但她的愛人,卻怎麼也想不起自己時:
疑惑、抑鬱,直至憤怒,在這個自以爲擁有完美愛情的女人身上展現出來。
沒錯,愛情可以超越生死。
不愛,卻同樣被死亡的隔閡無限放大。
男人遇上車禍,女人殉情自殺。
但等她和他一同來到冥界,想要相認時,卻發現對方的記憶里根本沒有自己。
沒有人能告訴她這是爲什麼,她只能一邊羨慕別人,一邊祈求男友恢復記憶。
直到那天,男友終於想起自己。
但他所做的下一件事,便是頭也不回地前往照明商店,返回人間。
現實裡康復後,更是選擇扔掉兩人的定情信物,開啓新生活。
默默觀察着這一切的女人,終於忍不了了。
強行來到陽間的逝者會變成厲鬼,那她,就乾脆以這樣的姿態與男人在一起。
死亡的可怕,除了生命的消亡,緣分的停止外,還有第三層。
那就是隻有到了真正的盡頭,到了不能回頭的那一刻。
許多人走到生命的盡頭,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因爲某人、某事、某個幾十年前的選擇,就這麼草草耽誤了一生。
我們那麼害怕死。
無非是從未真正地活過,也不知如何坦然結束。
是的,有關死亡教育的影視作品,從來都是恐懼和救贖並行。
直到《照明商店》的出現——
死亡,這才剝離出第三種情緒,便是真相的不堪。
當那一刻來臨時,害怕也好,釋然也好,都抵不過最深的悔意和遺憾,而這一切生前都以最隱秘的形式掩藏起來,並不爲自己所發現,直到發現的那一刻,自己再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說實話,這太醜陋,太冒犯,甚至太不政治正確了。
但相較於國產版總是清一色的美好。
或許韓版的出現,也是爲我們的思考,提供了一種哪怕艱深,但總歸不同的方向。
對比哪怕是死亡這樣最私人的事情,也必須成爲宏大敘事的一景而言——
或許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死亡。
那些不能見光的想法,不夠嚴謹的腦洞,不夠公平的偏袒,纔是人類到了盡頭最“返璞歸真”的本質。
就像劇裡那對女同志,爲了彼此,她們甘願捏碎燈泡,接受死亡,留在這裡。
這裡陰冷潮溼,但沒有對小衆羣體的歧視。
對守護照明商店的老闆來說,他在這裡度過數不清的日夜。
但陽間,冥界,有什麼區別呢?只要過自己的日子,自洽就行。
再對比前幾年,那些翻車的國產翻拍,都是既想要觸碰敏感命題,但最終又限於尺度而敗北:
說到底,國產仍在寫一種奇觀,而韓版卻是在寫“人”。
人的私心,人的私事,人的私慾,人的生死。
最重要的。
人的自由。
如何明晰自己的道路,聽取哪一種死亡觀,選擇和誰、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這些最簡單的話語,實在不需要更多的煽情和矯飾。
起碼在那個世界真正來臨前,只要回想自己的選擇,不遺憾,不自責就夠了。
大概也只有好作品才能不厭其煩,願意將這最淺顯的道理講與所有的普通人一再重複。
因爲不管前人總結了多少遍,我們每個人終究都需要重新一遍。
無人可以代替。
那就只能好好地鼓勵,和送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