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女與孩子共解人生課題- 臺灣首部青少年科普電影

碩達系統科學少女包場活動:地點大直美麗華影城(圖/碩達系統提供)

九月上檔的科普電影科學少女,內容主要是述說華人世界中普遍存在已久的兩個問題: 一. 對生死議題的忌諱、二. 對於性別與能力的偏見;這兩個問題成了桎梏,影響了心理髮展,也侷限了未來的可能性。

電影從回憶開始,女主角回想母親製作Orange Chocolate的步驟,爲整部戲埋下了伏筆,劇中以APP開發作爲借物,用食物的記憶承載思念,一步一步引領觀者一同進入她的視界;導演也巧妙的用情感做爲主線,淡化生硬技術的環節,反而讓小朋友們更能專注劇情參與其中,進而啓發他們的思考與想像。

左起碩達系統技術副總蔡欣懌、執行副總吳純純、電影監製王銀國。(圖/碩達系統提供)

從「科學少女」的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一種新的嘗試,試圖從下一代的教育中開始改變,屏除偏見,讓小朋友開始思考,讓大人開始學習溝通,在原有傳統教育觀念上開創一條新思路,而我們也有幸在觀影后與導演(莊景燊)、編劇(王莉雯)、監製(王銀國)訪談,更深度的瞭解電影中所想表達的意念與賦予的期待。

至於爲何將人工智慧與食物做連結呢? 導演表示,食物具有撫慰人心的意義,從上一輩傳承的美味,裡面有媽媽的溫度,家的味道,無論是在外的遊子、成家的大人在記憶中都可能有一道可以勾起回憶的食物,而這就是療愈的過程,如同電影一開始巧克力製作時殺青的六個步驟,經過反覆的工序,耐心與愛心,最後產出甜美難忘的獨一味道,人生也是如此。

左起編劇王莉雯、導演莊景燊。(圖/碩達系統提供)

「誰說女生就不擅長理工? 誰說理工腦就不能擁有感性與熱情?」,刻板印象往往會讓我們停止思考,並且找尋藉口放棄,這部電影拍攝的起心動念就是來自於監製不懈的堅持與努力,除了受到吳嘉麗及林清涼兩位教授對於女性科學教育推廣的感召,養育兩個女兒的他,也希望透過電影能破除女性不適合科學理工路的刻板印象,讓年輕學子能去探尋更多人生的可能。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都知道國片在臺灣相對辛苦,導演也明白一部電影很難滿足所有的族羣,監製更是頂着疫情壓力以及有限的經費預算下,義無反顧的推動這部電影的完成,無外乎是希望科學普及的理念還能再繼續,透過電影拉近距離、減少偏見、尤其是讓8-18歲青少年族羣,對科學產生興趣,以及學習未來他們將面對的三個人生課題: 分離(開始與結束)、選擇(堅持對的路)、前進(改變的勇氣)。

近期碩達系統包場,大力邀約員工與親友參加,出乎意料的爆場近乎三百人出席,大多數都是家長帶着小朋友一同參與,國小、國中最多,開影前也曾擔心小朋友坐不住或者看不懂,但是沒想到,現場笑聲、讚歎聲以及小小的啜泣聲都隨着劇情起伏演進;當面對生死的時候,再多的堅強都顯得蒼白,如同女主角的父親,也會因爲面臨分離而迷惘,分開也是旅程的開始,成人如何消化悲傷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編劇也分享,在其他場次中,有家長帶着10歲與6歲小孩觀影,不僅看得懂,而且回家後與媽媽討論起生死的問題,原本大人難以開口或者避諱的話題,忽然間似乎也沒有那麼難以言述了。

碩達系統的企業精神之一就是作對的事,堅持信念,相信善的動力,以正向的力量,藉由每一次推廣與參與,在時間的長廊上留下一點感動的記憶,如果您也希望能跟小孩進一步溝通,也相信教育可以改變未來,無論是企業包場或者校園合作,歡迎帶着大朋友小朋友一同走入戲院,與我們一同探索改變世界,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