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難點!五架直升機迎接神十八“回家”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山】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4年11月3日16時12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按計劃開展科學實(試)驗及實驗裝置維護,還完成了空間站內環境監測、醫療救護在軌訓練等多項工作。分離前,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各項工作,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了工作交接。在中國空間站出差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踏上了回家之旅。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於4月25日,搭乘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並於4月26日3時32分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據介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這次返回時將採用5圈(7.5小時)快速返回方案,經歷制動離軌、自由滑行、再入大氣層、開傘着陸等4個階段,整個返回着陸過程將耗時約50分鐘。預計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將於4日凌晨1時許返回東風着陸場,這次任務依舊採取的是“空中搜救航天員 地面處置返回艙”的搜救模式,參加任務的有5架直升機:1架指揮機、1架通信機、1架醫監醫救機,還有2架醫療救護機。

神舟十八號搜救回收空中分隊王雯娟介紹說,空中分隊總結了這次任務的難點在於“高、寒、黑、沙、障”。例如“黑”是指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凌晨返回,也就意味着整個空中分隊要在茫茫的戈壁大漠,沒有月光也沒有地面引導的暗夜中飛行。“我們很難做到對外的目視,也就極大提高了搜救和飛行的難度。”“沙”是指降落場的戈壁由碎石和細沙組成,直升機在下降着陸的過程中捲起的黃沙會瞬間將直升機包裹住,又是在夜間,着陸燈和探照燈的光直接打到飛揚的黃沙上,就會形成一道光幕。飛行員在下降的過程中,至少有10秒完全看不到外界,也看不到地面,這對人的心理衝擊是非常大的,“就像蒙着人的雙眼去讓他衝刺一個百米,同時還要規避戈壁灘上覆雜的植被地貌,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了”。

王雯娟表示,空中分隊10月初就已經進駐東風着陸場了,“在這期間的訓練中,我們完成了着陸地域空域的勘察,起降點的各種實驗、驗收,還有全要素全系統的綜合演練,針對這次任務的重難點,各個方面都進行了高配置”。她介紹說,爲了保證完成任務,在設備上加裝了大功率的搜索探照大燈、紅外光學吊艙,還配備了雙目夜視儀和四目夜視儀。在人員上,這次的任務機組配備了雙機長、雙機械師,每一架直升機都增設了一名領航員。飛行員的人均飛行小時都在3100小時以上,他們都有着非常豐富的飛行經驗和任務經歷。領航員對整個機組導航信號的接收、搜索航線的制定、實時的定位,起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用計算結果和數據去協助飛行員,一米不差、一度不偏地向着陸返回艙靠攏,平穩着陸,精準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