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板五週年 首批基金最高收益119%

圖蟲創意/供圖 餘世鵬/製表 彭春霞/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餘世鵬

今年6月13日,科創板迎來開板五週年。5年間,科創板總市值實現了從0元到5萬億元的大跨越。

統計數據顯示,近4年科創板公司營收和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均超過20%,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公司數量佔比近八成。5年來,科創板公司股價雖波動明顯,但最早一批佈局科創板的基金,幾乎都有不錯的收益,累計收益最高達119%。

基金人士分析,科技創新有自身的週期和規律,科創板雖和成熟穩定板塊的估值存在較大差別,但發展前景依然是星辰大海。

三大產業佔比近八成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在萬衆期待中正式開板。彼時,一系列配套交易政策和科創板基金等多方佈局已提前就位。在多方合力之下,5年來科創板在公司數量、融資規模、科技成色、交易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實現了長足發展。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586家,總市值超5萬億元。以2019年爲基數,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統計發現,科創板公司近4年的營收和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3.3%和24.4%。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的公司數量佔比近八成,2023年科創板公司整體研發投入達1500億元,迭創新高。此外,還有一批科創板公司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積極佈局。

“我們分析5年來科創板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複合增長率發現,科技成色突出的公司大多來自醫藥生物和半導體領域。”創金合信科技成長基金經理周志敏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設立科創板是爲了促進科技與資本的深度融合,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從支持科技產業和公司發展角度來說,科創板這5年發展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設立之初的預期。

從整體來看,科創板還成了資本市場多層次建設的重要力量。南方科技創新基金經理王博對證券時報記者稱,隨着科創板的運作日漸成熟,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生態體系持續完善。目前,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由“滬市主板+科創板”“深市主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及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等組成。這些市場實施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註冊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大幅增強。

首批基金取得顯著回報

資本市場的核心作用在於企業價值發現,這首先需要充分競爭、持續活躍的市場交易,以及完善配套的交易制度來實現。從這個基礎維度看,科創板5年的發展不乏亮點。

龐亞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5年來科創板圍繞支持硬科技企業融資,不僅形成了從發行上市到交易退市的一系列制度,還構建起覆蓋寬基、行業主題與風格策略的指數基金產品體系。自開板以來,科創板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戶數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末超過7萬戶,同比增長30%。

從階段性走勢來看,王博將科創板5年的行情劃分爲六個階段,其中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出現一輪快速上漲,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橫盤震盪。科創板在2022年1月至10月出現一輪大幅回調,但從2022年10月起開始震盪反彈。從2022年底到2023年,科創板處於震盪調整期,2024年以來開啓N形反彈,整體波動較大。

在這過程中,首批成立的7只科創主題基金,跑出了亮眼成績。7只基金普遍成立於2019年4月底或5月初,是科創板開板前就已推出的“種子基金”。截至2024年6月14日,7只基金成立以來均實現了兩位數收益。其中,易方達科技創新累計收益超119%,是唯一一隻收益翻番的科創主題基金。嘉實科技創新混合累計收益爲82.6%,南方科技創新、匯添富科技創新的累計收益均超過70%。工銀科技創新、富國科技創新和華夏科技創新,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爲30.45%、25.35%、16.53%。

此外,科創板開板以來,佈局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類型陸續增加,除了大型頭部公募,中小公募也持續參與其中;產品方面,包含了從3個月到3年的定開產品以及跟蹤相關指數的ETF。但由於投資策略和持倉個股等方面差異,這些基金之間業績分化較爲明顯,既有回報顯著的,也有虧損達兩位數的產品。

長期看依然是星辰大海

股價表現是科創板運行的結果,深層原因是底層產業週期變化,這些變化又構成了把脈未來投資機會的重要依據。

周志敏表示,整體上看,科創板公司近5年股價起落幅度較大,這與產業發展週期、市場預期變化有關係。科創板當前或處於產業週期和預期偏冷階段,會讓部分投資者體感較差,但長期來看前景依然是星辰大海。“科創板發展會受到科技行業自身規律影響。科技創新既意味着未來巨大空間,也包含着發展路徑曲折迂迴甚至動盪的可能性。從這點來講,科技股估值與成熟穩定板塊的估值,天然就有差別。這要求上市企業充分考慮科技行業規律,也要引導投資者承擔起投資責任意識,採取針對性的投資策略和方法”。

“從歷史規律看,大約每10年會有一個科技創新週期,一般會分爲三個發展階段:硬件創新、媒介遷移、商業模式變革,即‘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模式再三年’。”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王貴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的科技持續趨勢是以AI(人工智能)爲核心的軟硬件,投資整體架構分爲底層基礎設施、芯片層、服務器層、雲層、大模型、專用模型,以及各行業應用,目前看好的環節依然是AI應用。

在具體投資佈局上,國泰基金表示,隨着全球市場供給端減產力度加大,以及需求繼續緩慢復甦,半導體芯片週期有望逐步走出底部。下半年將有衆多重磅AI手機、AI電腦發佈,電子行業三季度迎來需求旺季,庫存逐漸降至合理水平,產業鏈有望迎來較好的拉貨機會。

“AI手機會帶來操作系統全面競賽,對芯片和內存有更高的配置需求。”中歐中證芯片產業指數基金經理宋巍巍表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手機制造已在加快佈局以搶佔AI手機高地。

宋巍巍強調,只有和操作系統深度結合才能稱爲AI手機。另外大模型運行時需駐留在內存中,處理生成式AI任務涉及海量數據搬運,對內存和閃存的容量和性能有着更高要求。“這兩點創新將會帶來新的換機週期,相關數據顯示,預計2027年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22億部,滲透率將達到40%。”宋巍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