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預報名開始,研究生:上岸了,結果,啪,沒了!

今天是2025考研預報名第一天,不少“準研究生”曬出了自己的支付賬單。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原來不同省份的考研報名費用不一樣,從幾十到幾百差距還不小!

圖片來源:@薯條隊長

有同學重新定義“氪金”一詞:“虛假的氪金:遊戲。真實的氪金:考研考公考證。”

圖片來源:@追尋長期價值的夜經濟攤主

還有同學剛剛交上報名費,就開始愁上岸後的“荷包”了,畢竟很多前輩都曾感慨:“考研真的很燒錢啊!”

爲了應對讀研的經濟壓力,大家紛紛尋求“開源節流”之道。在開支上已經“省”到了極致,只能寄希望於學校能多發點“窩囊費”了。

但是,當滿懷期待的同學們去學校官網查詢研究生補貼情況時,卻遭遇了當頭一棒:補貼驟降、學費飆升、宿舍無名額...

不少同學無奈哀嘆:“天塌了!上不起學了...”

圖片來源:@神奇海螺

當“讀研是新時代啃老方式”的話題再次引發網友熱議,碩博研究生的“窘迫現狀”逐漸具體。

1

研究生上岸了,獎學金卻沒了?!

國慶假期剛過去,各大高校也陸續開展獎學金的評定工作。

然而,不少研究生新生入學後愕然發現:原本能拿到的獎學金,“飛走了”。

有網友吐槽:“我去年剛考上,啪,沒了!”

近年來,多所高校發佈通知,取消了碩士研究生新生學業獎學金,或減少覆蓋比例。

圖片來源:微博

例如,瀋陽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明確宣佈,從2024年招生週期起,將取消碩士研究生新生的(學業)獎學金。

圖片來源:瀋陽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而西北大學在2024年的招生簡章中則規定,新生獎學金僅面向推免生髮放,且高年級學生的學業獎學金金額和覆蓋比例均有所下調。

圖片來源:西北大學研究生院

此外,南京農業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高校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獎學金的金額。

圖片來源:南京農業大學官網

高校調整獎學金制度,理由諸多,如“緩解經濟壓力”、“獎學金激勵作用有限”、“促進教育公平”以及“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等。

然而,靠着“低保”過日子的研究生聽此“噩耗”,哀聲一片:本來就癟的口袋更加空蕩蕩了!

圖片來源:橘子喜歡拍pp

據統計,全國在讀研究生數量已超過三百萬。那麼,他們的收入待遇究竟如何呢?

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校內住宿的學術型博士生、專業型博士生、學術型碩士生和專業型碩士生的就學總費用均值分別爲45001元、48641元、31705元和35136元。

在扣除學費、住宿費、基本生活費等必要支出後,學校提供的資助僅佔研究生基本就學費用均值的80.6%、70.2%、40.4%和34.1%。

低水平的研究生待遇帶來的一個結果:研究生的收支水平嚴重入不敷出。

大部分研究生每月“吃低保”的同時,還不得不面臨着相對較高的生活成本。

雪上加霜的是,不少高校已不再爲專業型研究生提供住宿,校外租房成爲他們的一項重大開支。

掙扎在溫飽線的研究生調侃:“如果身上的貧困能發光,我一定是瓦數最大的那個人行燈牌。”

爲了解決自己生計問題,收不抵支的研究生不得不走向“啃老”的道路。

數據顯示,大約有六成的博士生和九成的碩士生需要依靠父母的經濟支持,人均“啃老”金額約爲2萬元。

有人分享讀博感受:

“如果你把自己當個學生,那你讀博期間絕對是學生生涯中最寬裕的時光。但遺憾的是,博士中後期你已經有一定概率,介乎於學生/社會人/丈夫/父親/房奴的量子態。

如果以一個三十歲左右獨立男性的角度看,那點收入壓力會很大。所以肺腑之言,沒一定的家境不要讀博。”

當科研壓力遇上經濟壓力,確實偶爾會emo。“平衡壓力、緩和情緒”也成了碩博生的必修課。

圖片來源:小紅書@醫學博士_RnJ

2

碩博研究生的窘迫現狀:

“像乞丐一樣做研究”?

有網友留言感慨:“讀研讀博的學生處在一個尷尬的年齡階段,切身體會讀研期間的窘迫,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資助渠道以供安心科研。”

其實,學界關於提高研究生待遇的呼聲由來已久。

早在2008年,施一公、王小凡、饒毅等57位海內外科學家就曾聯合提議,改善研究生的經濟狀況。這一建議被採納後,博士生的津貼普遍從每月300元提高到1000元,“從貧困走向了溫飽”。

考慮到物價上漲等因素,施一公等人於2017年再次發聲,推動了最近一次的博士生“漲薪”。

然而,隨着高等教育擴招和就業形勢變化,研究生待遇越發“杯水車薪”。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2022年尖銳地指出:

“我國有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在做研究工作,他們每月收入僅3000多元,建議財政撥款使他們每個月收入達到1萬元。”

這一言論,在知乎上引發了網友的調侃:面對萬元月收入,乞丐是“行行好”,博士生則是“行,行,好!”。

今年上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丁洪提出:大幅提高研究生待遇。

這一提議立即引起了廣大在校生的強烈共鳴。

丁教授表示:“以C9高校爲例,目前博士研究生每年收入4萬-5萬元,而2022屆的就業人員平均年薪已超過12萬元(參照《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學業水平和收入的倒掛,對於學生的職業選擇較爲不利。”

他還進一步指出:“目前存在一種不利於研究生成長的現象,有些導師把這研究生或博士生當成cheap labor(廉價勞動力)去使用,而不是爲了培養學生。如果大幅提高研究生待遇,導師就不能這樣做了。”

我國現階段的研究生資助體系,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學業獎學金、“三助”崗位津貼、國家助學貸款及其他配套政策。

儘管這些資助形式多樣,但總體水平仍偏低。

圖片來源:軟科

特別是助學金,雖然旨在資助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生活費用,碩士生不低於每年6000元,博士生不低於每年10000元。

儘管理論上是“不低於”下限,但在大部分經費匱乏的高校和院系裡,助學金基本都是以最低線發放,碩士生普遍每年領取10個月的600元月收入,博士生則每年領取10個月的1000元月收入。

儘管如此,每個月聽到600元到賬的提示聲,碩博研究生心中仍不免竊喜,“窩囊費到賬了”。

而如果學校發放助學金的日子稍有延遲,“未來的科學家就要餓死在實驗室了”。(bushi)

圖片來源:小紅書@momo

國家獎學金看似能很好改善研究生生活待遇,但畢竟數量有限,僅能惠及極少數“學術大佬”,對於大部分同學而言,基本無緣。

圖片來源:嚴肅的人口學八卦

根據2022年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生資助課題組”的調查顯示,不同類型研究生的總資助(非貸款)平均值與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明顯偏低——

學術型博士生、專業型博士生、學術型碩士生和專業型碩士生的總資助(非貸款)均值分別爲31185元、28642元、11640元和10634元。相比之下,2022年同期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爲3.69萬元,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爲9028元。

我國博士研究生的待遇甚至低於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而碩士研究生的資助待遇也僅僅比“低保”高出1000-2000元。此外,受學校、地域、專業等因素的影響,在校博士生的補貼差異也相當大。

圖片來源:《博士“漲薪”,刻不容緩!》文章評論

研究生生活的窘迫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高等教育中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在2022年Nature對研究生的調查中,高達8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爲購買食物、支付房租和其他費用而憂心忡忡。更令人震驚的是,有近一半的受訪者(45%)表示,生活成本的上升可能會迫使他們放棄研究生課程。

美國一位生物學博士生說:當你買食物都差錢時,很難專注於研究、教學、指導、寫論文和申請科研項目基金。

圖片來源:Nature

可見,研究生的確面臨着較爲嚴重的收入窘境,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的倡議也並非空穴來風。

3

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

高校落實,真的漲了!

當然,令人欣慰的是,情況正在逐步向好發展。國家層面正積極採取行動,幫助學生應對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

就在昨天(10月8日),國新辦的發佈會上提到:要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並擴大政策的惠及範圍,同時提高專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國家助學貸款額度,推動降低貸款利率。

目前,也有不少高校通過提高“薪酬”待遇,讓碩博研究生羣體不再爲“生存”而焦慮。

如廈門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針對在籍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實現“獎學金全覆蓋”,爲他們的讀研生活築起一道堅實的基本生活保障線。

圖片:部分碩士在讀期間學業獎學金全覆蓋的高校

(來源:軟科)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大學調整研究生獎助學金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反響。

通知中明確提到:“調整後,對於一年級研究生,除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外,學校設立一年級研究生助學金,分別爲博士9000元/年·人、碩士4000元/年·人。”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和支持。

這些積極的改變,不僅是對研究生個人價值的認可,更是對國家長遠發展的深思熟慮。

畢竟,總不能讓他們爲讀書彎了那麼久的腰,到頭來終於是斷了。

參考資料:

[1] 嚴肅的人口學八卦-漲薪!不願吃低保的研究生們

[2] 學術志-多院校研究生獎學金停發!!

[3]紅辣椒評論-近一半研究生因缺錢想棄學:考研熱下需要冷思考

[4]軟科-“研究生上岸了,獎學金沒了”

[5]學研天地-Nature全球調查:45%的研究生因缺錢想棄

[6]小白學視覺-研究生,漲薪?博士1年7萬,碩士3.3萬。大家補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