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創新,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

原標題:靠創新,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李舫 劉少華

長長的柏油路上,兩輛汽車一前一後停在路中間。第一道指令下達後,“天空”下起了中雨。前車以30公里每小時速度前進,後面智能駕駛的測試車以50公里每小時速度前進,忽然前車發現前方有靜止的障礙物,立即切換了車道,後車識別到靜止障礙物後立即緊急自動剎停。

第二道指令後,光照調成清晨的參數,“天空”飄起大霧。前車依然以30公里每小時速度前進,後車依然以50公里每小時速度前進,在進行了兩秒鐘穩定跟車後,選擇主動超車,進入更安全的車道。此時,前方有障礙物,測試車緩慢地減速後剎車。

第三道指令後,所有燈光全部關掉,路上一片漆黑,一輛汽車靜止在路邊。遠處,智能駕駛測試車疾馳而來。忽然,靜止的汽車前竄出一個非常矮小的兒童假人模型。伴隨着剎車聲,汽車在離假人2米處穩穩停住。

這一切,都發生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西南角的中國一汽科技創新基地內。這是國內唯一面向智能駕駛,實現雨、霧、光環境可控的智能駕駛環境模擬實驗室,也是全球首個規模最大、模擬要素最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智能駕駛環境模擬實驗室。每天,一汽紅旗的智能駕駛技術,在這裡被反覆測試。

曾經,在這座“新中國汽車工業搖籃”,新中國第一輛汽車從這裡下線。如今,創新讓這個民族汽車品牌更有底氣。

打造世界領先的實驗室

掌控關鍵核心技術,樹立民族汽車品牌,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中國一汽正加速向成爲“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不斷創造價值的移動出行科技公司”的目標闊步前進。

2023年7月14日,一汽科技創新基地正式啓用,總面積26萬平方米,可容納約3000名技術人員開展創新研發。

一汽智能網聯實驗室,正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實驗室佔地面積4.6萬平方米,擁有各類實驗設備254臺套,主要用於紅旗全系車型的自主開發和測試驗證,實驗能力覆蓋面非常大。

實驗室中,一個接一個場景連續上演。比如光,通過色溫控制,可以模擬從清晨到日落的全天光照條件;再比如雨,可以模擬出從小雨到暴雨的不同狀態;還有霧,可以模擬自然環境中從輕霧到濃霧的不同類型。

“我們爲什麼要測試清晨有霧的場景呢?”一汽智能網聯實驗室裡,一位工程師自問自答。“因爲在像重慶這樣的城市,一年中接近1/3的早上是有霧的。我們的車必須考慮在每個地方的駕駛情境,確保智能駕駛安全。”

行人橫穿工況測試、跟隨前車突然減速工況測試、自動車道保持工況測試、交通擁堵輔助工況測試、高速公路輔助工況測試、單車或多車複雜交通流行駛場景模擬……實驗室本身,也在不斷迭代升級行駛場景,適應智能出行時代的要求。

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開發半消聲試驗室,如今是國內技術指標最先進的試驗室。

穿過外房,就進入了科幻感十足的內房,內房與外房通過橡膠隔振系統連接。裡面,銀白色、藍色的牆壁材料都呈三角形,白色的地面一塵不染。正中間,擺着一輛5.6米長的紅旗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很快,所有進入這個房間的人都發現,自己說話聲音變小了,聽別人說話也需要湊上前去。

“牆上的三角形材料,其實都是尖壁吸聲材料。”NVH試驗室負責人畢金亮告訴記者,這個試驗室,專門測試車輛的NVH性能。“最近幾年,用戶特別關注這個性能,可以說,在用車體驗中,車內安靜,振動小、沒有異響,相當程度體現了車輛的品質和工藝。”

畢金亮說,在這個試驗室裡,背景噪聲做到了12.9分貝。“大概可以這麼理解,在一個無人的、夜晚的沙漠裡,背景噪聲也會有20分貝,我們這裡比那種環境更安靜。”

畢金亮解釋,之所以將背景噪聲做到這麼低,源於開發紅旗產品時的高要求與嚴標準。他舉了個例子,某款汽車中控屏總有一個電流聲,但在外面根本測量不準,拿到這個試驗室後,才發現有大約30分貝,聲音來自於一個小電容的電磁振盪,經過改進,將這個電流聲降了下去。

被動安全試驗室,支持新能源整車碰撞,對車輛進行安全測試。

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進行的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星級評價中,紅旗產品多次榮獲五星安全評價。據瞭解,這一評價是對車輛進行全方位安全性能測試,包括乘員保護、行人保護、主動安全等。

廠棚中,兩排黑黃相間的路障,圍起了一條260米長的紅色軌道。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正在掛載的是一個模擬卡車尾部的壁障,新能源車以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去撞擊後,觀察碰撞效果。而在中央碰撞區域,安裝了一排補光燈,再用高速攝像機對碰撞過程進行拍攝,拍攝幀率可以達到每秒2000幀到3000幀,360度無死角記錄碰撞時車輛的整體變形過程。

另一條碰撞軌道165米,包含35米的戶外軌道,專門用來進行相對危險的試驗工況,比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性能試驗。在試驗室,配備了特殊的消防系統,並有專人24小時駐守,確保一旦出現火災,能在3至5分鐘內控制火情。

離碰撞軌道不遠處,是行人保護試驗室,主要考察車輛與外部行人碰撞後,對行人的保護情況。工作人員介紹,這裡的假人模型大都價值不菲,在內部佈滿了傳感器,在反覆碰撞試驗中,看車輛如何更好地保護行人。

這裡還有模擬臺車試驗室,工作人員們正在對處於研發過程中的汽車進行詳細測試。

在這裡放開手腳探索技術

一汽科技創新基地園區內,隨處可見無人駕駛小巴車的身影。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技術創新管理部副部長徐旭說,這些小巴車事實上已經可以在園區實現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不停行駛。

秘訣,在園區內設置的130米無線充電道路上。作爲國內首個集成智慧能源系統的汽車產業園區,這裡面向智能駕駛鋪設了專用無線充電道路,實現智能駕駛動態無線充電、5G信號全覆蓋。徐旭說,這段路最大充電功率是30千瓦,在130米長的路上可以充0.5度電,這些電足夠支撐無人駕駛小巴圍着園區1.3公里長的道路跑一圈。

對於技術人員來說,這個園區真正的吸引力是,在這裡可以將新技術放開手腳進行搭載測試,甚至進行極限壓力試驗。

當然,園區依然是封閉場地,不能完全模擬現實開車場景。很多從創新基地產生的想法,需要到全國各地進行實驗。

徐旭舉例說,現在園區裡行駛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已經是第二代,在全國選擇了8個地方進行測試,其中既包括東北的城市,也包括北京、河北承德、江蘇南京、海南瓊海等多個代表性很強的城市。

“自動駕駛對氣候其實是比較敏感的,除了在實驗室模擬之外,我們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全場景的覆蓋。”徐旭介紹,經過第二代無人駕駛小巴的探索,在積累大量經驗後,如今第三代車即將問世。

創新,正驅動民族汽車品牌高質量發展。從“0”到“1”的前沿突破,從“1”到“100”的成果落地,一汽的創新成果令人振奮。

以“All in新能源”戰略爲指引,一汽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整車集成等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多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智能互聯爲例,一汽牽頭或參與了多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企業標準的制定,並具備多個全國頂尖的智能網聯試驗室,建立覆蓋產品設計、軟件開發、測試驗證等全過程的自動駕駛系統開發流程,構建較爲完善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和軟件升級技術能力及流程體系。

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王仕偉說,一汽作爲主機廠,擁有平臺能力,所以一直強調的是做強整車集成,做強整個產業鏈。“作爲央企,有責任把整個產業鏈端到端聯動起來開展一些工作,通過軟硬件結合,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服務或者使用場景。”

事實上,這項工作一汽始終在推進。今年4月,在中國一汽第五屆科技大會上,一汽與衆多產業鏈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合作“打開門來搞創新”,不斷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比如,一汽將與大疆車載共同打造技術領先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與億咖通在座艙域控相關產品設計與開發、生態終端相關產品合作共創、車聯網生態運營及運維等維度開展合作……

技術進步,離不開人才。

王仕偉告訴記者,僅研發層面,中國一汽研發總院就有5600多人,構建了兩國四地研發佈局,建立、建設人才飛地。比如,在北京有智能座艙自主開發團隊,在南京有智能駕駛自主算法開發團隊,在德國慕尼黑有造型團隊,在深圳成立了大灣區研發院,等等。

一座引領行業的智慧工廠

一汽科技創新基地五公里外,是一座嶄新的生產基地。廠房外,寫着“一汽紅旗繁榮工廠”。

對於一汽來說,工廠是時代的見證。

70多年前的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典禮在長春市西南郊舉行,這裡研發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新中國汽車工業,在一汽實現了從無到有。

如今,中國早已從一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家成長爲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連續14年成爲全球第一汽車產銷大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連續8年穩居全球首位。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奪得世界第一。

而在一汽,這座全新的、佔地面積達105個足球場大小的生產基地,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國內標杆、引領行業”的水平,設計生產多款紅旗新能源產品。就是這樣一座規模龐大的超級智慧工廠,建設速度刷新了行業紀錄,從荒地起樓到生產出汽車,僅用時18.5個月。

同樣能體現速度的,是在這座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工廠,每54秒,就可有一輛汽車下線。

鳥瞰中國一汽紅旗製造中心繁榮廠區,有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池電驅五大車間。廠房上方,佈滿太陽能電池板。在這座綠色工廠,僅光伏發電每年就能爲工廠提供清潔電能 1400萬度,而雨水收集系統則每年能節省用水上萬噸。

一輛汽車的誕生,最先從衝壓車間開始,通過模具將鋼板衝壓成車身單件,再由焊裝車間將車身單件焊接成白車身,經過塗裝車間電泳噴漆等工藝處理後,運送到總裝車間進行內外飾、底盤、動力系統等部件的裝配,最後是一系列嚴苛的質量檢測。

在總裝車間,講解員介紹,這裡共有11條自動化生產線,4條高精度整車檢測線,極限產能可以達到年產量30萬輛。這座高效、穩定生產的智能化工廠,生產製造能力已經處於國際一流水準。

自動化,是工廠鮮明的特色。

比如輪胎裝配。在這個工位佈置了4個機器人,先進行螺栓、螺母的預埋,隨後進行數字化檢測,輪胎通過舉升機和高速滾牀全自動化配送到相應高度,安裝在機器手上的視覺掃描系統對整個輪盤進行掃描,確定5個螺栓擰緊點的位置後,僅需52秒時間,4個輪胎上的20個螺栓就能裝備完成。同時,相應數據上傳到數據中心。

比如風擋玻璃安裝。在繁榮廠區總裝車間,整車風擋玻璃裝配採用機器人全自動裝配,國際首創將自動化底塗檢測、膠型檢測、膠帶粘貼等高度集成,整個過程無人蔘與,機器人通過視覺掃描車身特徵及精確算法,完成前後風擋玻璃的自動塗膠及精準安裝,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保證了風擋玻璃的安裝質量。

在繁榮廠區,這樣的工業智能機器人還有很多,通過機器人間的協作,實現整車前後風擋玻璃、輪胎、座椅等全自動裝配,機艙管路、胎壓等實現在線全自動檢測。焊裝車間自動化率達到100%,塗膠自動化率達到97%,總裝自動化率達到30%。

作爲一座智能化工廠,繁榮廠區可以通過工廠數字化系統,實時監控生產線上的全部關鍵特性數據,對整車3000餘個擰緊、加註、塗膠等關鍵特性進行全程管控和數據存儲,並與車輛合格證進行聯網綁定。如果出現不合格工序車輛無法打印合格證,無法出廠銷售。通過裝備能力的提升,以及質量預測、監控、追溯系統的應用,繁榮廠區自動化系統可實現對關鍵工序100%防錯、關鍵參數100%監控。

智能生產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實體車下線之際,數字車上線。生產線上所有的數據,都會上傳到數據中心,保存15年以上。

就在這座工廠中,中型純電轎車E-QM5、全新紅旗H5、紅旗首款MPV車型HQ9、紅旗H6等諸多車型,正不斷下線。

靠新質生產力走向未來

今年6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佈了202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中國一汽2024年品牌價值爲4605.49億元,蟬聯汽車行業第一,連續21年上榜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其中,“紅旗”2024年品牌價值爲1282.37億元,位列乘用車品牌行業第一。

在新技術推動下,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全面轉型的關鍵期,新能源智能汽車加速增長,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重大歷史機遇面前的一汽,正在進行面向未來的創新。新質生產力,成爲這家老牌車企走向未來的依靠。

4月18日,在中國一汽第五屆科技大會上,中國一汽正式發佈了阩旗技術“SIGHT(洞見)531”發展戰略,在安全、智能、綠色、健康、美妙方面做出詳盡的規劃。在此基礎上,紅旗品牌聚焦重點技術方向,着力攻克983項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涵蓋了純電、混動以及智能技術路線的“三大技術平臺”併爲之迭代賦能。據瞭解,阩旗技術發展戰略已成爲推動中國一汽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

“我們認爲,新能源汽車肯定是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引擎、關鍵平臺。”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新能源開發院電機電驅動開發部部長王斯博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技術創新密集型的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可以不斷改變廣大用戶出行的體驗。

主要負責新能源電驅動系統開發的王斯博舉了個例子,最新發布的紅旗EH7車型上,搭載了一汽最新研發的超高速高效電驅系統,轉速高達22500轉/分鐘,系統最高效率達96%,在已量產車型中位列行業第一。“這兩個指標在行業裡是絕對領先的水平,可以使我們整車續航里程大幅度提升。”

同樣是在紅旗EH7上,搭載了行業首發超強智慧大腦,採用中央計算和區域控制技術,實現控制器總數減少50%,這款車型也成爲行業首個量產上市的整車級SOA智慧架構車型。

王斯博說,這樣的進步源自於一汽此前在新能源動力系統領域持續性的創新突破,只有積攢到一定地步,纔會出現原創性甚至行業領先的技術成果。

展望未來三年,一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面創新驅動將始終是一汽發展的主線。比如,明確未來三年科技創新工作的四大關鍵指標,其中包括,堅定“打造世界一流技術”目標,實現科技創新質量再上新臺階。再如,堅持用卓越技術創造卓越價值實現商業成功,堅決樹牢“銷售式研發、貨架式供給、傳播式技術”研發理念,等等。

新領域新賽道接踵而至。前不久,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公佈了《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基本信息》名單,中國一汽成爲首批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的單位之一,並將以北京市作爲車輛擬運行城市,積極實踐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上路通行。

這條全面創新驅動之路,民族汽車品牌正在堅定地走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