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蔡英文失信原民 巴奈住公園7年

金曲獎最佳臺語專輯獎得主巴奈致詞時,不只提到天安門,還提到在凱道(及二二八公園)抗議七年。本報資料照片

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巴奈的「天安門說」引爆政治地雷。其實她致詞時不只提到天安門,還提到在凱道抗議七年。金曲獎頒獎前,巴奈曾接受本報專訪談新書「巴奈回家」,暢談她七年來以凱道、二二八公園爲家的心路歷程,以及身爲原住民卻視臺語爲母語的失語處境,反映原民在臺灣面臨的文化與政治困境。

今年五月廿日,巴奈搬離住了七年多的「家」—二二八公園。二○一七年二月起,她和兩名夥伴爲了抗議前總統蔡英文沒有遵守上任時對原民的承諾—包括自治和土地權等,在凱道、二二八公園紮營抗議,轉進二二八公園後一待就是七年多。

在二二八公園這七年,巴奈過着外人眼中的遊民生活。她和夥伴被驅逐了十幾次,在公園找水洗澡、每過一段時間便拿着手機到曾駐唱的女巫店充電。「但這也是我這輩子靈感最源源不絕的時刻。」她曾在疫情期間連廿一天寫廿一首歌,即將在年底出版新專輯「來了」。她透露:「『來了』是指警察要來趕我們了。」

爲什麼要堅持下去?「我要陪蔡英文當總統。因爲她說給她一點點時間,她會好好地做。」巴奈說,蔡英文是直接看着她的眼睛承諾,「我一直在這裡提醒她。」

蔡英文曾出席巴奈和夥伴在凱道的記者會。巴奈說,那時蔡看着她的眼睛說「你要來見我,就隨時來見我。不用在這裡等我路過。」但她之後等了蔡英文七年,只曾在學者林淑雅告別式「遇到」蔡英文,但蔡也沒看巴奈一眼。五二○當天,蔡英文離開總統府,巴奈也離開住了七年的二二八公園,回到臺東。也許在人們眼中這七年是愚公移山、徒勞無功,但對巴奈來說,這七年讓她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