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灣ESG高峰論壇:近零碳 探討綠色建築可能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2024看見臺灣ESG論壇-邁向近零碳 循環建築的無限可能」12日舉行,邀請專家及產業代表與談。圖爲八藝文創藝術總監巫永堅(左起)、萬方國際藝術董事總經理羅居仁、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總經理陳重仁、臺經社社長孫智麗、財團法人臺灣建築中心副執行長王婉芝、亞東預拌總經理金崇仁及康泰興業總經理徐佳瑩等一同出席。圖/王德爲

由工商時報、八藝文創諮詢有限公司及萬方國際藝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4看見臺灣ESG高峰論壇:邁向『近零碳』與生態循環建築的無限可能」於12日舉行,活動聚焦於探索建築業如何透過創新與技術的進步,達成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高標準,特別是在實現「近零碳」建築方面的無限可能。此次座談會邀請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以及八藝文創諮詢有限公司的藝術總監巫永堅擔任專題簡報的主講人,與衆多貴賓共同探討如何在滿足人類居住需求與實現國家「近零碳」目標之間找到平衡,以及因應臺灣特有的地理與氣候條件,打造出與自然生態共生的宜居環境。

臺經社社長孫智麗開場致詞表示,建築業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約佔30%。建築營運和使用階段佔四分之三,規劃和施工佔四分之一。因此,各國訂立碳中和目標。臺灣的目標是到2050年新建築無碳排放,2025年公有建築全綠建築,以及2030年既有建築半數綠建築。但這也帶來挑戰,如成本增加、人員短缺和綠建材價格上漲,臺灣未來也需更多無障礙和高齡友善建築。

孫智麗指出:「在追求綠色建築的道路上,我們不僅是在塑造環境友好的空間,而是在重塑我們的未來生活方式。這不僅是一項挑戰,更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讓我們能夠在減少碳足跡的同時,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世界。」藉由此次集結各個領域中的行業專家,共同討論實現永續發展和生態循環建築的可能性,希望這次論壇能夠成爲政府與業界溝通的平臺,共同推動臺灣建築業的綠色轉型。

巫永堅認爲,失去重點IP會使城市失去記憶點,多元文化的城市IP能反映城市的獨特文化和多元特色,並以「非、來、走、帶」解釋城市品牌的內涵。城市具有吸引力,就意味着有豐富的資源,可以透過文創手段傳達品牌精神,並吸引更多人分享,最終形成一個良性社會循環。

萬方國際藝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羅居仁表示,城市建築正從難以更換或回收的石材、磁磚等材料,轉向可回收且自然降解的環保材料。同時,建築設計也開始加入布幕和光影投影技術,新技術、新材料均達到環保節能要求,也帶來動態脈動的視覺效果,提升建築美感和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