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適老化改造,不僅僅是把手機字體放大

年輕人的「改造促進會」,想讓老年人跟上時代。(後浪研究所)

枇杷 21歲 座標:浙江

學生

因爲平時住校,我和父母的聯繫其實並不多,我比較獨立,也不向他們要生活費,所以沒什麼必要的事兒,幾乎不怎麼交流。

直到一次,早上我正在刷牙的時候,姐姐突然問我:「你知道昨天爸爸發生了什麼嗎?」

當時我就心裡一緊。她說爸爸剪指甲的時候,因爲看不清哪裡是指甲,哪裡是皮膚,一下子就剪出血了。又因爲年紀大,新陳代謝緩慢,血怎麼都止不住,創可貼一沾上就被沁紅了。

我突然意識到,父母的身體機能已經退化了,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了。

之前我總感覺他們的年齡就是個數字,幾乎沒有很直觀地感受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不會擔心「如果我不在,他們怎麼生活?」

如果他們現在已經在生活中遇到困擾了,以後比現在更年邁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所以現在每次出門,我都會不自覺地關注其他老年人,看到那些可以玩轉智能手機,能自由地在城市中行動的老年人都很羨慕。

去年,適老化這個話題熱門了起來,尤其是數字鴻溝的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很多適老化APP應運而生。我也把父母的手機設置改了一下,換成簡潔的關懷模式,以及放大了系統字體。

可他們接觸到手機的時間太晚了,很難建構起像我們一樣的邏輯,比如我們看到人的半身像就知道是「主頁」,看到齒輪就知道是「設置」,看到喇叭就知道是「音量」。相比現在的小孩子,哪怕不認字,都能熟悉地使用手機,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了。

但我媽媽就經常反反覆覆問我一些小問題,比如怎麼給人打視頻,發消息的這個人是誰,這條語音是不是真的發出去了。

所以我覺得,適老化改造不僅僅是把手機方寸屏幕裡的字體放大而已,它需要社會和市場關注到這個問題。哪怕現在有很多針對老年人的手機教學課程,我覺得對我的父母來說,都不太有用。

首先,語言不通就是一大問題。因爲很多老年人,其實只會講方言。

比如我媽媽,她不會說普通話,今年寒假回家,趕上我們老家更新市民卡,媽媽就帶着我去辦理。當時她看起來非常想參與,很關心地用方言和工作人員溝通,雖然工作人員會用方言迴應,奈何詞彙量很小,在描述業務時很難用方言表達清楚,媽媽也得不到什麼有用的信息。

所以我也在思考怎麼讓更多人關注到「適老化改造」,並且在社會生活中得到改變,比如政務辦理設置方言窗口,餐飲店允許線下點單等。當時正好看到了剛成立的「『適老化改造』促進會」,想着如果能讓小組發展起來,說不定會讓更多人看到老年人的生活問題。我也作爲第二個組員,加入了這個小組。

小組裡經常會有人問,「有沒有適合老年人的XX產品」?足以說明很多需求沒被市場關注到。或者就算有這樣的產品,我們作爲年輕人很少有渠道知曉,只能靠口口相傳。

我也開始擔心自己老年的時候能不能跟上時代了。對於當下的中老年人而言,在他們的青春時代擁有一部大哥大已經是時尚的弄潮兒,怎麼能夠想到智能手機、平板的出現呢。同樣地,現階段科技發展這麼快,即便作爲年輕人,也會遭遇越來越多超出我們認知的事物,比如我現在就有點搞不清大家在說的元宇宙是什麼。

我希望以後社會上在制定任何決策的時候,能考慮的不只是年富力強的、健全的青壯年,還有獨居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行動不便的人。這樣幾十年後,社會福利和養老體系都能愈發完善,讓我即使跟不上時代,也不會難以生存。(《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之四,系列完)

(楊小彤、薇薇子/後浪研究所)

(本文來源:「後浪研究所」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