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照顧男不難】男性照顧者 攀升逾4成5

男性照顧者的比率愈來愈高。圖爲七十一歲的古先生照顧失智的太太。記者潘俊宏/攝影

六十歲的艾先生照顧失智母親多年,幾度心理過不去。他排行老幺,中度身障大哥、在美國的二哥,在照顧這件事全都幫不上忙,失智照顧棘手且漫長,迫使他放下工作,導致太太不諒解分居。他總是想,「爲什麼總是我?爲什麼別人不用像我一樣照顧?」

葉先生因照顧提早退休,先是父親然後母親,歷時十五年,他說:「沒辦法,我是獨子。」他有三個姊妹,父母很早就將名下房產統統過戶給他,姊妹對於父母差別待遇而生的不平與不甘,都在父母需要照顧時爆發,名正言順從照顧責任中退場。

約30年前 男性只佔1成

過去照顧工作被認爲比較適合女性的「預設」已悄悄改變,像艾先生和葉先生這樣的男性照顧者,比想像得更多,根據衛福部「一一一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主要家庭照顧者中,男性逾四成五,約有廿六萬五千多人。在同樣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中,男性照顧者的比率在一○六年是近四成;民國九十六年,在國家調查尚未有「家庭照顧者」相關數據的年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發現,男性照顧者約三成;更早,大約卅年前,可以從一些小型的學術調查發現,那時的家庭照顧者,男性只有一成。

是什麼讓男性照顧者比率愈來愈高,幾乎等同於女性?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爲,女性的教育程度與經濟能力提升,對於要不要成爲照顧者,愈來愈有選擇權。過去主要照顧者的排序是配偶、媳婦、女兒、兒子,如今變成配偶、兒子、女兒、媳婦;媳婦不再乖乖照顧,導致兒子得進場。在家總辦的男性照顧者支持團體中,就曾聽過參與者在一起抱怨取暖說,都是太太不願意照顧父母,自己才變得如此悲慘。

獨享資源 也得獨攬重責

陳景寧也提醒,父母要打破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不要把財產都留給兒子,有不少因爲照顧父母而導致的手足失和、女兒退散,肇因都推到更早之前,父母把資源都留給兒子。兒子在獨享資源的同時,也獨攬了沉重的照顧責任。

她也觀察到,同是男性照顧者,兒子和先生面對的議題不同。

中年兒子成長於「男女有別、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在學校男生學工藝與軍訓,女生學家政與護理;回到家裡看着媽媽理所當然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但如今,他的太太並不打算照顧他的父母,他硬着頭皮擔任照顧者,而這個角色卡住了正在起飛的人生髮展,與婚姻與職涯對撞。

先生照顧者成長的環境更傳統,可能在攬下照顧責任時,又埋怨子女不孝。同時,年老的他正經歷生命中的所有失落,社會連結的、經濟的、親密關係的、健康的,在失落中感到辛苦的他,看另一半受病痛折磨格外難受,可能因自己承受不住,也可能因捨不得太太,最後用極端方式,發生照顧殺人憾事。

打破觀念 放下孝道迷思

傳統的社會文化框架,讓男性成爲照顧者時遇到更多阻礙,陳景寧建議男性照顧者,第一步先放下「孝道」迷思,打破「一定要家人顧」的觀念,不必親力親爲,尋找適合資源,將照顧責任交給專業,先照顧好自己,纔有餘裕發展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