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團72週年不忘初衷!看見新世代需要,給足青少年底氣

救國團黨產風暴延燒至今已八年,救國團10月在沉重財務壓力以及無數社會大衆支持下,歡度72週年團慶,用行動堅守救國團成立初衷,持續爲國家服務下一代,「青年在哪裡,救國團就在哪裡!」

救國團與海外團友會一同歡度72週年團慶。 圖/救國團 提供

過去,爲青年服務的救國團

作爲一個跨黨派公益團體組織,救國團 72年來承政府委託辦理許多青年活動,爲國家培育了無數的人才。當年同仁忍受離家之苦,前進中橫山區等偏遠城鎮,開疆闢土興建活動中心的犧牲與辛勞,仍歷歷在目,近年救國團卻遭到污名化,假「不當黨產」之名,凍結資產,也讓救國團陷入看不到盡頭的財務困境。

儘管如此,救國團仍不忘初衷,堅守公益服務的正向精神,着力於青年培育工作。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表示,現今年輕人面對的挑戰,比過去二、三十年都來得大,手機、3C數位產品的使用,加上過去幾年的疫情,隔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情緒與社交障礙。少子化家庭結構改變,也讓孩子習於依賴,缺乏獨立和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貧富懸殊,更讓年輕人充滿挫折、憤怒和相對剝奪感,認爲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翻身,索性「躺平」。高齡化社會導致年輕人扶養比增加,也是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救國團主任葛永光剖析現代年輕人所面對的嚴峻挑戰。 圖/救國團 提供

「張老師」陪伴青少年增強心理韌性

有鑑於青少年自殺率的攀升,救國團爲年輕人規劃張老師心理健康講座,陪伴年輕人增強心理韌性,更自112年展開「「笑吧!校巴校園環島計劃」,把心理諮詢校巴車開進校園,邀請同學與義務「張老師」交流,釋放煩惱和壓力。兩年來已與全國十多所大專院校合作,服務超過5000名學生,參與的學生中,超過9成以上都對「行動張老師」服務給予高度肯定。未來「張老師」更將逐步建構大專院校校安中心通訊網,與學校密切連結,成爲及時的救援推手。葛主任強調,救國團的願景是,不但要使張老師成爲全體「臺灣人的張老師」,也要將張老師國際化,爲海外的臺灣人服務,成爲「世界的張老師」。

救國團展開「「笑吧!校巴校園環島計劃」,學生對於「行動張老師」服務給予高度肯定。 圖/救國團 提供

現在,爲青年造夢的救國團

爲培養AI時代需要的跨領域T型人才,救國團也爲青年打造一系列活動和競賽,包括:A I科技、無人機、網紅、永續SDGs等研習營,透過多元活動激發創意,提升獨立思考、專注力與自我管理能力。救國團定期舉辦跨世代交流活動,促進親子溝通與共融,讓和諧的家庭關係成爲青年的強力後盾。

跨越72週年,救國團自今年起在海外擴展成立「救國團之友聯誼會」,透過海外團友會的平臺,帶領檯灣青年走向世界,開拓視野,激發青年造夢築夢。如透過海外實習、海外志工、國際接待、國際研討會或講座、文化交流、青年領袖培訓等活動,帶領青年走在時代尖端,找到未來職涯新方向。

救國團以「永續」和「國際化」爲兩大目標, 帶領檯灣青年走向世界,開拓視野。 圖/救國團 提供

葛永光主任引用救國團創辦人經國先生的話說:「青年服務的精神,就是先做到青年在哪裡,我們就到哪裡,進而我們在哪裡,青年就到那裡。」他表示,救國團是全臺灣服務青年最悠久、辦青年活動經驗最豐富的組織,也是臺灣人共同的青春回憶,未來救國團也會以「永續」和「國際化」作爲兩大目標,給足年輕人造夢的底氣。

「今日我們爲青年造夢,明日青年爲國家造夢!」葛主任語重心長地說,爲青年造夢,是希望年輕人有理想、有目標,追尋一個有意義和正向的人生,等自己有所成就時,爲國家和社會造夢,打造一個充滿希望和理想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