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思維方式(38)歧視經濟學

第7章

歧視經濟學

很明顯,歧視會給被歧視者帶來經濟損失和其他成本。

一個不那麼明顯但非常重要的事實是,歧視別人的羣體同樣會因此承擔成本。

歧視的成本會隨着環境的不同而變化。如果一位美國職業籃球隊的老闆不願意僱用黑人球員,那無異於自掘死路;但如果一位交響樂團的指揮刻意無視黑人小提琴手卻並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成本,因爲在現實中非裔小提琴手數量很少,大量白人小提琴演奏者同樣可以勝任該職位。

歧視的成本因人而異,認清該事實有助於我們理解很多令人費解的現象,例如在20世紀20年代,黑人可以登上百老匯的舞臺但卻無法加入 海軍,大部分電話公司也不會僱用非裔女性擔任接線員,即便是在美國 北方各州。

歧視成本的不同還能幫助我們理解爲何20世紀黑人聚居區的範圍會隨着非裔人口數量的增加而不斷擴大,但在幾個世紀之前,歐洲 的猶太人居住區卻隨着人口規模的增長而越來越擁擠。

縱觀全世界,就業歧視的重災區往往就集中在各國的政府部門或政府管制下的公共事業單位。

在探究這些事件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之前,首先需要搞清楚哪些行爲可以被定義爲歧視,哪些不能,這樣就能避免討論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成見指的是在對事物缺乏深入瞭解的情況下所做出的預判。

通常情況下,這種成見常被用來描述對特定種族或民族的不利看法。

然而,將負面評價與成見等同視之是片面的。

不同羣體在行爲、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表現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是有根據的。

例如,不同種族在犯罪率、酗酒率等方面的差異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有現實依據的。

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所有的負面評價都歸爲成見。

成見也可能基於真實的經驗。

例如,美國的黑人出租車司機在夜間拒載黑人男性乘客,或是企業僱主基於非裔整體表現對某一黑人個體產生負面判斷,這些都是具體經驗的反映。

成見並非總是無理的或基於惡意的,它更多地反映了在缺乏個人信息的情況下,人們依賴羣體特徵做出的判斷。

然而,當這些經驗概括被應用於個體時,可能會產生不公正。

W.E. B. 杜博斯指出,僱主往往依據羣體的整體表現來評估個體,這使得一些表現優秀的黑人難以擺脫羣體成見帶來的負面影響。

X.儘管如此,成見並不總是錯誤的,它反映了在獲取準確信息困難或成本高昂的情況下,人們依賴羣體特徵的經驗判斷。

偏見與成見不同,它分爲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認知偏見,指的是評價者在無意中對某些羣體產生不公正的判斷。

這種偏見可能源自於社會環境或文化背景。

例如,在印度,某些羣體由於缺乏社會網絡和資源而難以獲得平等的機會,這種情況被稱爲“制度性種族主義”。

認知偏見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影響決策,使得某些羣體的成員在求職或教育等領域中處於不利地位。

第二種偏見是基於對自身羣體的偏袒,即優待本羣體成員而不一定認爲其他羣體低劣。

例如,馬來西亞、尼日利亞等國家推行的扶持政策,雖然承認了其他族羣的優勢,但仍然選擇保護本族羣的利益。

這種偏見並不意味着對其他羣體的仇視,而是出於自我保護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