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科技應用前進仁愛鄉 年增4000萬元產值

經濟部科技應用前進仁愛鄉,每年可增加4000萬元產值。(李從秀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經濟部科技應用前進仁愛鄉,每年可增加4000萬元產值。(李從秀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經濟部與仁愛鄉公所,23日舉辦「科專成果原鄉場域應用計劃」啓動儀式,將投入工研院、資策會技術能量,以食農、旅運雙核心建立示範場域,預計每年食農可提高3000萬元、旅運提高1000萬元產值。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將科技成果導入原鄉,感謝仁愛鄉提供場域,目前先以5項技術運用在食農及旅運上,除了創造新服務模式與產業升級,還可增加原鄉工作機會,帶動青年返鄉。

在「食農」科技部分,工研院「精準滴灌系統」搭配環境感測、智慧監控等科技,可提升特用作物種苗育成率與收成,讓傳統栽培減少至少50%以上的用水量;「DNA鑑定技術」讓特色作物擁有純正的身分證明;「多重壓差萃取技術」精準解析成分,將作物優質成分標定萃取出來後(如高抗氧化、角鯊烯、多種維他命等材料),有利於應用到如美妝、養生飲品等特色商品研發,帶動農產高值、特色化。

在「旅運」科技部分,資策會建置的「即時大衆運輸資訊」結合幸福巴士,掃描 QR code 即可以取得車輛即時位置和到站預估,提升公共運輸搭乘便利性;「智慧運輸派車服務」則開展交通共享模式,未來更可望拓展到載貨領域,活絡原鄉人及貨物流通,活絡在地經濟。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科技農工技術成果導入原鄉場域,可省工省力,在缺水的山區,植物健康管理系統用最簡便裝置行環境感測、灌溉;透過精準的成分解析,有利於原鄉特色作物找出新用途並開發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