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科技雙向奔赴 行業步入新紀元

金融行業正站在由人工智能技術領銜的科技革命潮頭,這場革命重塑着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隨着“科技金融”“數字金融”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成爲“五篇大文章”的核心篇章,這也昭示着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全面加速和深化,更標誌着金融與科技融合的新紀元已經到來。

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大模型爲“數字金融”注智賦能

“科技如何賦能金融”成爲本次金融街論壇年會嘉賓們熱議的話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王曉麗表示,“金融業作爲數據密集型行業,是大模型應用的‘天然場所’,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爲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工商銀行已建成集算力、算法、數據、工具、能力、安全、應用、生態於一體的企業級千億金融大模型技術體系,打造“人工智能+金融”新生態。目前已實現各個業務領域規模化推廣。中國移動在金融領域打造了智能投研、資產監管、風險評估和金融反欺詐等一系列高品質AI應用。

螞蟻集團總裁韓歆毅認爲,新技術的應用有門檻,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導致硬件和基礎設施的差距,對技術應用形成制約;新技術的擴散也有先後,不同的人羣、企業,接受先進數字技術也有早晚。他認爲,彌合數字鴻溝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資本融資銀行信貸“科技金融”助力新技術企業發展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領域近年來已成爲股權投資的熱點。”北京基金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郭薇介紹。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銀廣表示,這幾年國氫科技成長爲行業頭部企業,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包括資本融資、銀行信貸等。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現場表示,金融作爲重要的生產要素,一直高效賦能比亞迪產業建設,特別是在新能源方面,比亞迪的成長壯大可以說是金融業和製造業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一個縮影。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樑志峰表示,將出臺一系列的政策,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更具屬地化特色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網智天元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莫倩說:“我們已經進行了三輪融資,並且備案了科創板的輔導,目前正在計劃年底前的D輪融資。金融是場景,科技是生產力,現在大模型正在對整個生產力的要素進行改變;反過來,金融通過資本又對科技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這次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還開展了“金融賦能前沿科技專題路演”,多家高新科技企業前來路演融資,而其中的不少企業本身就是服務於金融業的。中科星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斌出身於科研機構,在做企業後,對科技與金融的關係有了更加切身的認識:“此次C輪我們計劃再融2億至3億,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再發射18顆高分辨率遙感衛星。”

新時代新要求新規範既要靈活創新又要守住安全底線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表示:“數字經濟背景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應該下沉到產業生態全體系中,而且不同地區都可以有針對自身實體經濟發展特徵相匹配的金融服務創新舉措。”

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認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應適應科技企業輕資產特點,創新抵押物的形態,包括知識產權等。銀行支持初創期、發展期企業,仍面臨一些挑戰,銀行除了自身要用類投行的方式做信貸,可加強與私募股權、風投合作,同時,還應不斷優化有利於銀行展業的營商環境,比如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交易平臺等。

根據預測,到2027年,全球金融業在人工智能的支出將達到97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爲29%,是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然而,金融垂類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術仍存在一些風險。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認爲,目前大模型在不透明風險方面,存在難以解釋和追溯輸出結果的監管難題,帶來金融穩定性風險。同時,廣泛使用訓練有偏的信貸審批助手,可能導致金融風險評估和信貸決策的同質化,加劇金融的脆弱性。此外,在網絡安全風險方面,人工智能應用需處理大量敏感的個人和財務數據,增加了網絡攻擊的風險和數據泄露的可能。他建議,一方面加強安全標準建設,另一方面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周祥昆表示:“大模型金融應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金融業要立足實際需要。在推動大模型金融應用的同時,要持續健全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相適配的金融科技監管機制和治理體系,着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守住金融安全底線。”

文/本報記者溫婧供圖/視覺中國